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

ID:3899912

大小:1.9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2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_第1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_第2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_第3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_第4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李京文一、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赢得普遍发展;现代制造业发展速度普遍开始快于传统制造业;四大区域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区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全国性高速交通系统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1.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赢得普遍发展。区

2、域经济赢得普遍发展是中国21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首要特征。中国人均GDP全国平均由2000年的7086元增加到2004年的10561元,按照可比价增长了35.9%。从图1-1可以看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2004年无一例外地明显高于2000年。人均GDP是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福利以及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人均GDP的普遍增长反映中国区域经济赢得普遍发展。图1-2反映出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按现价计算的增长幅度。从增长的横向比较看,增长最快的是内蒙古自治区,2004年人均GDP比2000年增长了93.7%,增长最慢的是上海市,增

3、长幅度为23.8%。图1-2显示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另一个特征:中国大量的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开始大幅度增长,一些地区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沿海地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份2006年确实赢得较好的增长态势。如果考察GDP的增长,比如按现价计算,内蒙古2000~2004年GDP总体增长了93.6%,增幅居全国第一位,而上海增长了63.7%,居全国第17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沿海地区总体上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人口增长快,降低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比如内蒙古2004年比2000年总人口仅增长8万,而上海却增长了68万。中国中西

4、部地区人均GDP良好的增长态势,决定了中国各省区之间发展的相对差距在逐渐减小。图1-3反映中国1979~2004年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变化。从图1-3可以看出,1979年以来中国人均GDP的标准差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其标准差系数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标准差系数由2001年的0.75降低到2004年的0.63,接近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1990年的0.59)。从人均GDP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比较看,2000年以来最发达省份与最落后省份差距也在缩小。上海人均GDP长期居中国首位,而贵州则较长时期居倒数第一。表1-1反映了2000~200

5、4年上海与贵州人均GDP变化的比较。2000年上海人均GDP为贵州的13倍,而到2004年该比例下降到10.5倍。可见,进入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赢得普遍发展。省(市、自治区)之间发展差距的减小,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如何大规模发展跨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建立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区域性城市群作为区域增长极,实现区域统筹发展是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主题。2.现代制造业逐步成为区域发展的主体产业。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进入重工业化发展的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深加工工业

6、得到快速发展,重工业化持续推进到以深加工工业为主体的阶段,进入现代制造业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表1-2反映出中国重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趋势。在1995年中国的前10大企业中,除了上海大众汽车以外,全部都是原材料工业;在2003年的前10大企业中,已经有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及达丰(上海)有限公司等5大企业属于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重工业化过程中的深加工化过程正在继续。深加工工业的高效率发展需要现代制造技术支撑,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大部分属于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OECD在《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7、》中,根据各制造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将制造业划分为低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其中低技术产业包括纺织、食品、造纸及家具等;中低技术产业包括能源原材料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包括化学品及化学制品的制造除去医药品、机械和设备的制造、电力机械和装置的制造、机动车辆、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铁路和运输设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品、办公室和计算机械、收音机、电视机和通讯设备和装置的制造、医疗机械、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钟表的制造、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制造等。按照OECD的划分,中国20世纪9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