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ID:3920088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_第1页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_第2页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18:39内容摘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的后尘,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有它本身的市场,本文将要试图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满足的是受众的哪些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什么样的心理成就了什么样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趋势愈加明显,平面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从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都市报浪潮,再到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一市多报的竞争局面;电子媒体的“娱乐化”更丰富多彩,从湖南卫视的《晚间

2、新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等,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追捧,显现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1]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

3、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2]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任何一种媒介现象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从受众层面来看,应该说,正是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单纯是过去那种政治

4、意味浓厚的信息,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人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从传媒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报道。[3]有专家认为,一个节目、栏目如果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就成功了一半。[4]因此,新闻娱乐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当今受众心理所反馈出的一种媒介现象。那么,新闻娱乐化反映出了受众在接受娱乐化新闻信息时的哪些心理需求呢?一求近心理求近心理是指观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于那些与自身现实状态比较接近的节目内容所表现出的“认同”的心理趋向。受众在接受信息时,

5、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受众对于发生在空间距离较近的新闻事件反应敏感,有明显的兴趣。第二,受众对新闻报道中的观点产生认同或有相近的看法时,就会产生共鸣,容易接受。第三,传播者在传播新闻时与受众从感情上形成一种亲近友好的状态,在心理和谐的状态下,受众很容易接受新闻信息。[5]现在很多新闻节目,改变了以往“我播你看”的模式,强调了新闻的地域优势,追求新闻的服务性、贴近性。例如,天津电视台的《e闻播报》可以说是目前天津地区“说”新闻比较成功的一个栏目,自栏目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很高,栏目的影响力也很大。该栏目是以“

6、触摸社会经济,感知灵动生活,e闻播报,您的资讯朋友”作为栏目的口号,关注社会经济新闻。节目强调活泼性、贴近性,从经济视角报道社会新闻,以社会新闻的包容态度关注经济事件。从每条片子的文稿、编辑形式到配音以及主持人串词和语气都口语化,充分体现贴近性和活泼性。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等栏目,都注重百姓生活,善于从百姓身边去发现、捕捉新闻内容。[6]这种平民化的传播理念,既符合了中央提出的新闻工作要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又迎合了受众的求近心理,于是

7、,新闻就走向了活泼轻松与娱乐。二求新心理求新心理,即受众对于有新意的新闻信息的心理指向。[7]富有新意的东西最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是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心理所致。不断为受众提供有新意的信息,满足人们的“新鲜感”,是新闻传播者的责任。求新心理还表现为观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总是希望得到最新的信息。受众的求新心理,在传受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内容新和新闻报道的手法新。新的信息内容可以满足受众的接受需求,新的报道手法可以引发受众的注意力,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轻松、鲜活的新闻形

8、式,把新闻当作故事来讲,当成评书来说,让一些生、冷、硬的新闻报道变得生动、活泼,颇受观众的欢迎。三求真心理求真心理是指受众对真实可信报道的心理指向。观众之所以看电视,他们就是想从中得到可靠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8]即使是这样一些真实的新闻,也在无处不展露了硬新闻软化的痕迹,如,美国遭9•11恐怖袭击后,《晚报浏览》在周末特别节目中对整个事件作了综述性的回顾,在节目中加入歌曲《祈祷》、《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