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

ID:39249067

大小:16.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8

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_第1页
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_第2页
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诵读探究,从而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长歌行》。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诵读的兴趣,通过学习古诗中关于惜时的句子,进一步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对中华古文

2、化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读会背。2.难点:理解诗文。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新唱》《古诗记忆操》五、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1、引趣导读。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却能跑,只见匆忙过,不见奔回头。(谜底:时间)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师:你们说得真棒!《长歌行》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长歌行》。2、感知诗意。播放课件。师:同学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就是这幅图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3、么?师:古诗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师:谁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连成几句话?(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师:读好一首古诗,必须读出节拍,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行诗、一句诗或整首诗读给同桌听。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把整首古诗读一遍呢?师:老师读得好不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请大家自己练习读。全班同学有节奏地朗读。比赛读。师:谁有信心读好这首古诗?(三)、欣赏《长歌行》古诗新唱,看图全班齐诵读。(四)、小结: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4、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五)、拓展延伸。 学习古诗记忆操。(六)、布置作业:还有许许多多描写有关惜时的古诗,请你去搜集一下,下次我们再一起交流讨论。六、教学反思: 以往教古诗,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字词能译了、中心能背了、诗文能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长歌行》这首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问题,因此教学中通过让

5、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学的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随时标注下来,然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重在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先问“读了这首诗,最令人有感触的诗句是哪些?”学生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接着又抛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诗人看到什么才有这种想法呢?用诗中的句子回答。”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相关的句子,我再带领学生去感受“百川归海”的意象美。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学生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产生了共鸣,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教学改变逐字逐句学习古诗的方法,重学

6、生的感悟,在悟中内化诗情,学 完整首诗,让学生畅谈感受:学了这首诗,你想把它送给谁?学生能较好的把自己的体会谈出来,有的说送给不爱学习的同学,有的说送给自己,在畅谈中诗情得到了升华,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另外,这节课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在学古诗时通过播放《古诗新唱》,学做《古诗记忆操》加深了对古诗的记忆,这一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在本节课中有一点是值得我反思的,那就是当课堂生成与课前设计的教学流程不一致时,应如何随机应变地处理。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课前我认真备课,并按照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按设计好的流程制作了课件,可在上课时学生偏偏不按这样流程来,

7、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一紧张起来,思维就僵硬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有些乱了,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多做几种预设,考虑得更全面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