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然观(修改)

古代自然观(修改)

ID:39269293

大小:1.40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29

古代自然观(修改)_第1页
古代自然观(修改)_第2页
古代自然观(修改)_第3页
古代自然观(修改)_第4页
古代自然观(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自然观(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篇自然观自然广义的自然,就是指自身表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总和。包括人和社会。狭义的自然即与社会相对立的自然界,是自然环境的同义语。我们课程在此意义上使用该词。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世界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自然界的本体论构成自然界的结构与秩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及原因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图景演化图景自然图景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包括:a)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

2、是可分的、有结构与层次。b)运动观:物质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状态是可以转换的。c)时空观:物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d)系统观:物质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结构的统一体。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人与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认识历程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向现代文明演进的轨迹。自然观的历史演化原始或神话的自然观古代、中世纪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以来自然观的变革丹皮尔:《科学史》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来使大地丰产,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接着,他们又祈求

3、反复无常的天神,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他们的烟火缭绕的祭品,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制定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Sphinx)式的笑脸。注视着好景不长的哲人和圣贤,她耐心地等了一会——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从此,在混沌一团中,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人们摸透了大自然的脾气,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

4、;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更没有揭示出字谜画的意义。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猜不透的史芬克斯式之谜。第一章古代自然哲学§1.0原始思维与哲学思维古代自然哲学是作为远古蒙昧时期的原始宗教和原始思维的对立面而产生的。1、原始思维神话哲学思维(神灵世界)(非神灵世界)2、哲学思维的意义在于:从神灵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是人类精神的一次伟大解放。§1.1古希腊自然哲学1、古希腊与哲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古希腊自然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把自然看作一个独立于人的

5、对象加以整体地看待;把自然界看作有规律且可以认识的对象;创造了一套哲学的或数学的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指出了哲学与科学诞生的三个条件:惊异、闲暇、自由。惊异: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困惑与惊奇,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闲暇: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奴隶制为贵族和自由民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条件从事理性思辨。自由: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为哲学和科学的自由思想提供了空间。拉斐尔《雅典学院》(1510~1511)2、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1)米利都学派:以唯物主义自然哲学为主要特色泰勒斯:万物源于水阿

6、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和元素是“无定”,最先使用“本原”阿那克西美尼:万物的本原是“无定”的气气的凝聚和疏散2)毕达哥拉斯学派试图寻找一种超越于任何事物,又是具体事物所固有的,确定的一种东西作为世界本原。宇宙是和谐、有秩序的数即万物(数—点—线—面—立体—万物)数服从一定的规律;园、球形是最完美的;突出了数学方法在哲学和科学思维中的意义。3)赫拉克利特最重要的自然哲学家之一,自发辩证法的奠基人。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万物都根据逻各斯生成,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7、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相反者相成,一切通过斗争而产生。4)德谟克利特“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代原子论:希腊哲学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通过具有不同形体的不可分割的原子和虚空的组合,解释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对近现代科学影响很大。用抽象的物质实体解释世界;从统一性出发具体解释世界的多样性。倡导决定论,反对目的论。3、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哲学家首要关心的不是自然,而是人事。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一个特点: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分离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辩证”这个词导源于人们的一

8、种活动,即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按对象的种属加以辨析。2)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念论:真正的实在是理念,它先于一切感性经验。日常世界只是理念世界不完善的摹本。哲学的任务在于把握理念。数学是感性世界通向理性世界的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