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Q波的特点

病理性Q波的特点

ID:39277837

大小:33.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9

病理性Q波的特点_第1页
病理性Q波的特点_第2页
病理性Q波的特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病理性Q波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病理性Q波的特点心电图用于临床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体表心电图迄今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常用诊断方法。这是因为体表心电图为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在床旁进行,短时间内即可作出诊断。正常心脏,心室除极是从室间隔开始,其激动方向从左、后、上向右、前、下或上进行,故在左胸前导联或某些导联可出现小q波,称为间隔q波。由于室间隔除极时间仅为0.01s,故正。常人间隔q波时间一般不会超过0.03s,深度不会超过后继R波的1/4,或有切迹则为异常Q波。引起Q波的病因很多,还可有正常变异性Q波故Q波的临床分析诊断尤为重要   

2、 急性心肌梗塞时较特异及持久的心电图改变是出现异常的病理性Q波,但异常的Q波不一定都是心肌梗塞。      非梗塞性Q波      Q波多窄<0.04秒,R波较高无ST-T期改变T波直立,Q波常孤立出现,并常伴心电轴偏移,如在上下一肋间描记Q波消失。  (1)在肥胖、妊娠、腹水和横位心时,Ⅲ导联可有深Q波,Ⅱ、aVF导联亦有Q波,但Q波不深也不宽,在深吸气及坐位描记时变小或消失。而在下壁心肌梗塞时,Ⅲ导Q波大小不变。心脏横位时avF导联可呈QS型,顺钟向转位时,V1-V3可呈QS型,电解质紊乱者及少数正常人亦可出现。  (2)

3、心室肥厚      ①左心室肥厚时,V1~V3可呈QS型,ST段也可抬高,但左胸导联仍呈qR型,R波高大,无导常Q波,低一肋间呈rS型。但与心肌梗塞不同的是,抬高的ST段弓背向下,且RV5、V6高电压(>2.5mV),V3R导联也是QS型。如果V1~3呈QS型,而V3R、V5、V6呈rS型时,考虑心肌梗塞。      ②右室肥厚:右胸导联出现QR型,但V4、V5导联无异常Q波,Rv1增高。  (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V1、V2导联可出现深而宽的QS波,伴ST段抬高,但QRS波增宽≥0.12秒,有别于前间壁心肌梗塞。①左

4、束支传导阻滞:V1、V2、V3,有时III、avF导联可出现QS型。      ②右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通常呈rsR’型,有时起始r波处在等电位线其后S波酷似q波而呈qR型。      ③左前分支阻滞:V1、V2导联可出现qrS型。  (4)严重肺气肿或肺心病时,由于高度顺钟向转位,使V1~V6均是QS波,有Q波导联T波常直立,I导联主波多向下,酷似心肌梗塞,但肺性P波,电轴右偏,可与心肌梗塞区别。若病情好转Q波即消失。  (5)心肌病或心肌炎时,由于心肌纤维化,坏死或室间壁肥厚,在各个导联中均可出现异常Q波,其Q波多<0.

5、04秒呈QR型R波较高R/Q>1T波直立,但深Q波后的R波高大,此点与心肌梗塞不同。急性坏死死性心肌炎:有类似心肌梗塞呈QS型。(6)预激综合征时,可有类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如在Ⅱ、Ⅲ、aVF或Ⅰ、aVL导联可出现负向的预激波,酷似深Q波。B型预激时在V1导联负向预激波类似心肌梗塞,易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塞,但同时在其它导联中有预激波QRS增宽及P—R间期缩短,可除外心肌梗塞。    (7)脑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见Q波,常V4-V5导联明显,也可波及V3、V6、I、II、avL、avF导联,多数一周左右恢复。同时伴

6、QT延长,T波高耸、低平或倒置,ST段降低及高U波等。    (8)心肌肿瘤:无特异性,偶见异常Q波,可伴P波异常,ST段改变、低电压等。    (9)心脏外伤:偶见QS型改变。              异常Q波      诊断标准:Q波时间≥0.04s、深度≥后继R波的1/4、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      1、异常Q波的临床分析诊断:      1)avR导联可出现异常Q波为正常。      2)avL导联可出现异常Q波,若P波直立;若同导联P与T波均倒置,多系正常情况,可见高侧壁心肌梗塞不典型表现。 3)I,avL导联

7、同时出现异常Q波,除高侧壁心肌梗塞外,可见于:      ①左前分支阻滞      ②A型预激综合征      ③左房扩大与右室肥大:可在I,avL导联引起位置性Q波;(当右心室肥大室时其QRS向量环投影于I、avL导联轴负侧),同时出现二尖瓣型P波,V1导联出现高R波或rsR’型,电轴右偏等改变。      ④右位心:P波与T波均倒置,胸导联V1-V5均呈rS型,r波逐渐降低,V5R与V6R可出现qR型。    4)III导联出现异常Q波,深吸气后呈QS型或rS型(或R)型属于正常现象。急性肺梗塞、左束支传导阻滞,负向预激波

8、,迷走神经功能增高也可出现。    5)III、avf导联出现Q波下壁梗塞可能大,如同时伴有下述变化一项即可诊断:      ①II导联出现小q波      ②出现T波倒置及/或ST段抬高      ③右胸导联T波高耸与ST段压低      ④V1导联的R/S≥1,特别是以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