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

ID:39416135

大小:1.48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7-02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_第1页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_第2页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_第3页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_第4页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师:严郁纲要一、背景情况二、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1)应用于非细菌性感染2)无指征围手术期预防使用3)不进行病原菌药敏测定,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4)氟喹诺酮类药物一日多次给药三、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BACKGROUND喹诺酮类(quinolones),尤其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药物是近20余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第四代(1997-今)第三代(1980-1996)第二代(1969-1979)第一代(1962-1969)莫西沙星氟喹诺酮类吡哌酸萘啶酸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特点1234早

2、期抗菌谱以阴性菌为主“抗菌谱增加”感染部位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大多轻微化学结构的改变增加药物的抗菌谱氟喹诺酮通过抑制DNA复制过程中的DNA螺旋酶或拓扑异构酶IV,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喹诺酮基本结构xR8R5R7R1R61234567860年代:吡哌酸Pipemidicacid增加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70/80年代: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增加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70/80年代: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消旋体)左旋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烷基增加对G+菌作用90年代: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大分子/降低外排/增强对G+菌作用甲氧基/增强对厌氧菌作用氟喹诺酮具

3、有良好的组织穿透率部位环丙沙星a左氧氟沙星a加替沙星a莫西沙星a房水0.130.23脑脊液0.370.160.363胆道胆道组织1.534.42胆汁5.081.2842炎性水泡液1.170.961.170.84前列腺前列腺液2.261.75前列腺组织1.861.281.74呼吸道肺泡巨噬细胞10.618.526.524.5支气管粘膜1.71.551.652.07上皮细胞粘膜液1.921.676.95唾液0.730.80.83痰液0.581.371.27皮肤1.91.440.461.ZhanelGGetal.Drugs.2002;62(1):13-59;2.SchwabDetal.Alim

4、entPharmacolTher.2005;22:417-22.3.《热病》2008年第38版4.WagenlehnerFMetal.JChemother.2006Oct;18(5):485-9.5.WagenlehnerFMetal.IntJAntimicrobAgents.2008Jan;31(1):21-6.6.莫西沙星国外说明书a组织/血清的比值或组织液/血清的比值氟喹诺酮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抗菌药常见少见备注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皮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尤为常见);腹泻(氨苄西林尤为常见)胃肠道反应(口服制剂);药物热;Coomb’s试验阳性;静脉炎及肌注处硬结;赫氏反应(用于梅毒及

5、其他螺旋体感染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有过敏史者慎用,所有病人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必须做皮肤试验,肾功能不全时大剂量应用易引起抽搐、癫痫发作头孢菌素静脉炎;腹泻(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尤为常见);肌注时臀部疼痛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少见);腹泻及艰难梭菌肠炎;低凝血酶原血症而致出血(头孢孟多、头孢哌酮、拉氧头孢)部分病人(5%~7%)应用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亚胺培南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快速滴注时多见)过敏反应;肝毒性(一过性);癫痫发作(见于大剂量快速滴注、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有癫癎史)有癫癎史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氨基糖苷类肾功能损害;与合用肾毒性药及脱水等有关听力及前庭功能损害;与

6、其他耳毒性药物合用时易发生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者慎用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4%)低于红霉素;腹泻、恶心、腹痛;阴道炎腹泻、恶心、腹痛;阴道炎可发生可逆性听力丧失、多形红斑;艰难梭菌性肠炎;肝酶增高氟喹诺酮类——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腹泻;光敏反应(司氟及洛美沙星多见);肝酶增高;QT延长偶可发生癫痫;不推荐用于小于18岁以下儿童及孕妇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A、在治疗各类感染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出现了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且以大肠埃希菌为主B、不良反应报告增加喹诺酮药物的现状耐药菌的变迁以耐药性增长最显著的大肠埃希菌为例,对氟喹诺酮类

7、药物的耐药率自1989年的0~<5%,至1992年的32%~41%,1993年至今已达50%~60%甚至更高。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该类药物的敏感性则有差别:1、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者耐药率较高,可达50%或更高,2、非产ESBLs者耐药率16%~40%。3、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等的耐药率多低于20%~30%,伤寒沙门菌等则<10%摘自华西医院2006年耐药分析(不含ICU)耐药原因??国内大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