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

ID:39456830

大小:534.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3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日照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写人】魏玉强【审核人】陈伦卜照波【学科联系人】王永《苏轼词二首》导学案【课题】《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11【课时】第1课时【使用日期】12月2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苏轼的了解。(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并背诵。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清叙述角度的变换,读出诗歌的感情起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宠辱不惊笑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难点】加深对苏轼的了解【学法指导】1.诵读是感受诗歌魅力的锁钥【诵读时要注意】:①掌

2、握诗的节奏变化;②分清语调语气;③把握感情基调;④理清思路和情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诗歌“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2.参照学案“问题探究”练习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加深理解。教学过程定标自学一、关于作者: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神宗即

3、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二、其他材料: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

4、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 4.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5-日照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

5、【编写人】魏玉强【审核人】陈伦卜照波【学科联系人】王永。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5.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二)诵读全诗,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给下列词语中

6、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宫阙()琼楼玉宇()绮户()蓑衣()料峭()萧瑟()2.课前练习: 1.诵读全诗,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

7、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合作探究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闲适、轻松、自如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

8、启示?“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