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

ID:39599487

大小:31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07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_第1页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_第2页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_第3页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_第4页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研究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牛顿定律、动量关系、功能关系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距地面高h,在桌面的一端边缘放置一个质量m的木块B,桌面的另一端有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A以初速度v0向木块B滑动,经过时间t秒后与B发生碰撞,碰后两木块都落到地面上。木块B离开桌面后落到地面上的D点,且D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s,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块A落到地面上的位置与D点之间的距离。(答案:0.28m)32.(2012课标卷)如图所示,小球A和B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B静止下垂,现拉动小球A使线水平伸直,并由静止释放,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

2、0,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2)若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写出整个过程中小球A和B损失的机械能。43.如图所示,abc是光滑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c为与ab相切的竖直半圆轨道半径为R,质量为m的小球A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B以初速度v0向A运动,并与A正碰。已知碰后小球A经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后,落到轨道上距离b点为l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碰撞结束后,小球A和B的速度各为多大?54.如图,斜面高度为h,质量为m1的物块A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左端M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

3、为m2挡板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位于滑道上的O点。A与B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OM段A、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余各处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A在与挡板B碰撞前瞬间速度v1的大小;(2)物块A在与挡板B碰撞后瞬间速度v2的大小;(3)弹簧最大压缩量为d时的弹性势能E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7(1)对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应优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2)以单一物体为研究对象时,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若求物体的位移,则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以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守

4、恒定律;若出现相对位移,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若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则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小结:2007四川理综(18)练习.如图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C.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处94.(2004广东)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

5、B相同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出发点并停止。滑块A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2,求:A出发时的初速度v0102.(2010年天津)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的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小球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16。

6、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t。115.如图所示,两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面上。物体C从距物体A高h处自由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物体质量均为m,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A与C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A与C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122.(2011天津)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

7、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2)小球A冲进轨道时速度v0的大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