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ID:39652691

大小:238.51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7-08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_第1页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_第2页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_第3页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_第4页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王雪君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定义指突然出现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体,有肌肉弛缓性瘫痪的症候群。AFP的特点1、急性起病;2、肌张力缺乏或减退;3、肌力下降;4、腱反射消失或减弱;5、无病理反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诊断在确定AFP以前,首先要认真除外假性瘫痪,其次要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鉴别。但应注意在严重的上运动神经元急性损害时,瘫痪的肢体开始时可

2、表现为短暂的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数天或数周后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3、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引起AFP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小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肢体弛缓性瘫痪。脊灰的潜伏期为9-12天,可短至5天,长至35天。从暴露到出现瘫痪的时间多在11-17(8-36)天。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

4、,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瘫痪,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密切接触易感人群:儿童,5岁以下,4个月以上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坏死、溶

5、解、胶质细胞增生受损部位:脊髓前角的灰质桥脑、延髓的运动神经核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将脊灰分为顿挫型、脊髓瘫痪型、延髓瘫痪(脑干型)型、脑炎型。1、顿挫型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这一型可与许多其他感染性疾病难以区分,只有在脊灰流行时才可能疑及本型脊灰。2、脊髓瘫痪型(1)前驱期及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体征与顿挫型相似。经1—4天,热退,症状消失。此后经历2—5天的无症状期或静止期。然后进入瘫痪前期,突然重新出现发热。即双峰热。肌肉疼痛、显著无力、肌肉痉挛,都是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瘫痪前期持续2—3天。(2)瘫痪

6、期:轻症病人出现单个肢体瘫痪,严重时四肢完全瘫痪。瘫痪是弛缓性的。瘫痪的最大特征是不对称性分布,远端的肌肉比近端肌肉更易受累;下肢比上肢易于受累。(3)恢复期:瘫痪肌肉的功能逐渐恢复。一般从远端肌群开始恢复,瘫痪轻者1—3个月可恢复,但重者可能经数月更长时间才能恢复。部分病例很难或不能恢复。(4)后遗症期发病后1年以上,瘫痪肌肉功能仍不能恢复,即进入此期。可导致肢体肌肉萎缩、躯干或肢体畸形,脊柱弯曲、马蹄内翻或外翻足。3、脑干型:颅神经、延髓的呼吸中枢受累4、脑炎型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的是顿挫型以及前驱期及瘫痪前期的病例。此外,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脑炎

7、,与其他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难以区分,须经实验室检查才可彻底鉴别。合并症: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继发吸人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致褥疮及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治疗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一)前驱期及瘫痪前期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2、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轻

8、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二)瘫痪期1、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