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ID:39765929

大小:970.6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11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1页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2页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3页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4页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龋病的预防口腔预防保健第4章龋病的预防口腔工艺专业配套课件学习目标1、说出龋病的预防措施,叙述龋病预防方法2、明白龋病易感人群的概念3、叙述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和氟化物的局部应用4、说出窝沟封闭的适应症及操作步骤。5、简述预防性树脂充填与非创伤性充填的适应症。目录一第一节概述一、龋病的定义二、龋病的临床特征三、龋病的致病因素第二节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一、龋病易感人群的定义二、龋活性实验第三节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一、龋病的预防措施.二、龋病预防方法第四节氟化物防龋一、氟化物与人体健康二、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三、氟化物的局

2、部应用目录二第五节点隙沟裂(窝沟)封闭一、点隙沟裂(窝沟)封闭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二.封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三、封闭失败的原因及预防办法第六节预防性树脂充填一、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证二、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分类三、操作步骤第七节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一、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二、对ART的评价及发展方向第一节概述一、龋病的定义龋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破坏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二、龋病的临床特征三、龋病的致病因素(一)细菌因素主要致龋菌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乳酪乳酸杆菌、粘性放线

3、菌。致龋菌的主要作用是:粘附、产酸、耐酸。牙菌斑是致龋菌的生存环境,菌斑的滞留是龋发生的条件。(二)宿主因素牙齿:牙的形态、结构、排列在龋病发生方面起重要作用。唾液:唾液是牙齿和细菌的外环境,对维持口腔正常PH值,阻止牙齿脱矿,促进再矿化,清洁口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唾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酶及免疫球蛋白可影响龋病的发生。(二)宿主因素机体的全身状况:营养、内分泌、遗传、机体免疫状态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利于防止和减少龋病的发生;不良的口腔卫生、食糖量增加,吸烟等不良习惯,

4、可以促进龋的发生与发展。(三)饮食因素食物种类与龋病的关系:含糖的食物有粘性,易附着于牙面,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酸,易发生龋病;饮食方式与龋的关系,如摄糖频率高,尤其是餐间和睡前食糖,会显著增加龋病的严重程度。糖的致龋性排序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蛋白类食物可使菌斑PH值升高,利于再矿化。在牙釉质基质形成时期,缺乏蛋白质可使釉质形成缺陷,降低抗龋能力。食物中的氟、钙、磷酸盐是牙再矿化的原料(四)时间因素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从菌斑的形成、致龋菌的代谢产酸至釉质脱矿均需要一

5、定时间。碳水化合物在牙面上的滞留时间、牙齿萌出后的时间等,均与其他三因素相关连。第2节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一、龋病易感人群的定义龋病易感人群是指容易发生龋病的人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二、龋活性实验龋活性实验是检测个体与人群可能发生龋病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对高危人群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意义。主要有:变形链球菌的检测、乳酸杆菌的检测、细菌产酸力检测等。第3节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一、龋病的预防措施.龋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促进口腔健康;实行特殊防护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防止龋的并发症;康复对高危人群的

6、特殊防护①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②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③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二、龋病预防方法(一)控制牙菌斑1.机械方法:应用牙刷、牙膏、牙线、牙间清洁器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2.化学方法:洗必泰3.生物学方法: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甲壳素类)4.免疫方法:包括致龋菌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两部分二、龋病预防方法(二)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1.氟防龋、2.窝沟封闭、3.激光防龋(三)使用蔗糖代用品蔗糖代用品有木糖醇、山梨醇、甜菊糖等,目前使用较多的糖代用品是木糖醇。第四节氟化物防龋一、氟化物与人体健康

7、(一)人体氟来源1.饮水2.食物3.空气4.其他(二)氟的总摄入量(三)人体氟的代谢1.吸收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2.分布(l)血液、乳汁和软组织:(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3.排泄(1)经肾脏排泄(2)其他排泄通道(四)氟化物防龋机制的假设(五)急、慢性氟中毒一、氟化物与人体健康二、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一)饮水氟化1.自来水氟化;自来水氟化的原则①饮水的适宜氟浓度一般应保持在1mg/L之内;②低氟区饮水含量在0.5mg/L以下时,在考虑加氟前,应首先调查该地区氟牙症的流行情况:如果氟牙症

8、指数在0.6以上,则无加氟的必要;③饮水氟含量在0.5mg/L以下,氟牙症指数低于0.6时,可结合龋病的发病情况决定:应以15岁儿童的龋均为标准,如果超过1DMFT,可酌情适当增加饮水氟含量;如DMFT很低,则可考虑其他预防措施;④饮水氟含量超过1.5mg/L,则应采取措施消除过量的氟;但饮水氟含量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