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

ID:40096934

大小:376.8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21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1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2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3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4页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法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历史地位法家的地域特征法家代表人物法家与秦、齐与三晋文化《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五讲法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历史地位法家思想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法家思想与秦之兴亡法家思想春秋战国时代以法治为核心的学派否定世袭制:“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奖励耕战、毁弃诗书,以法治国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法家与成文法运动法家先驱法家派系法家与成文法运动夏商神权法:天命、天罚。西周宗法制: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春秋成文法:以法治国。春秋成文法铸刑书:前536年郑大夫子产把成文法的条文铸在铁鼎上,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成文法。铸

2、刑鼎: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法家先驱齐:管仲郑:子产、邓析晋:赵鞅战国法家派系时间:前期重实践,不完全排斥道德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后期重理论,完全排斥道德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地域:晋法家、齐法家。理论:前期法家分法、势、术三派,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法,法令条文。势,政治斗争手腕。术,阴谋诡计。韩非子认为三者要结合。法家的地域特征齐法家代表有管子、慎到等,核心是稷下黄老之学。晋法家代表有申不害、韩非、商鞅,核心是功利主义与理性精神。法家思想与秦之兴亡一断于法,轻罪重罚

3、: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君书·赏刑)隐晦术治,君主至上: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商君书·修权)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齐晋法家异同重农慎赏罚君臣有分法由君立法出于道以法治吏(1)晋法家主张“君尊则令行”(商君书·君臣);齐法家主张“令重则君尊”、“令尊于君”(管子·重令)。(2)晋法家认为人“好利恶害”本性不可改变,反对儒家的礼治,应“不务德而务法”(商君书·错法),以刑去刑;齐法家“以德使民”,“杀戮众而心不服”(管子·牧民)。(3)晋法家“抑工商”,限制、排斥工商业;齐法家重农之外,也注重有节制地发展工、商业。法家代表人物管子商鞅慎到申不害李斯韩非管子管子生平管子思想管子生

4、平(?-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安徽颍上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管子思想重农思想民本思想法治思想管子的重农思想“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管子·国蓄)“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管子·揆度)管子的民本思想“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管子·形势解)“霸土之所治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管子的法治思想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所谓仁义礼乐者

5、,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管子·任法》)礼法并重商鞅商鞅生平《商君书》的内容及其思想商鞅生平废井田(百步改成二百四十步),开阡陌(转田间道路);郡县制;迁都咸阳。《商君书》的内容及其思想重农重战:“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农战》)重刑少赏:“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去强》)重本抑末,反对儒术:“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政,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农战》)慎到(前395-前315),赵人。早年学黄老道术,

6、曾以齐国稷下讲学而负盛名。后离齐至韩,为韩大夫。他与田骈同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主张“尚法”和“重势”。《慎子》42篇,现存7篇。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荀子·解蔽》)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慎子·威德》)申不害(约前385~前337),郑国人。曾为韩昭侯相,重术治(领导者驾驭之术)。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

7、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韩非子·二柄》)李斯(前280-208)字通古,楚上蔡人。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一环:实践者鲁迅(《汉文学纲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谏逐客书》)而已。老鼠哲学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