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

ID:40139731

大小:6.43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7-23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_第1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_第2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_第3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_第4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血液(blood)体液与内环境:血液、组织液细胞外液脑脊液、淋巴液内环境20%眼内液体液细胞内液:生化反应场所40%血液与内环境稳态(Bloodandinternalenvironmenthomeostasis):O2营养物外界物质血液组织液细胞代谢产物CO2、产物沟通内外环境血液:循环流动内环境相对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稳定内环境:1878法国ClaudBernard提出细胞毛细血管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浆: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临床检测血浆---反映组织液.血浆蛋白:是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

2、1)分类: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泳法:球蛋白---分为四种.2)含量:3)来源:γ-球蛋白--浆细胞白蛋白,大多数球蛋--白肝脏4)功能:形成血浆胶渗压;维持激素较长的半衰期;作为载体运输一些低分子物质;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营养功能.(二)血细胞:1、分类:RBC,WBC,PLT.2、分离:比容管离心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男:40%-50%方法:血液+抗凝剂→离心女:37%-48%作用:可反应血液中RBC的相对浓度.eg:诊断贫血.电解质、有

3、机物、气体G.S等物质晶体物质血浆NPN白蛋白40-48g/L功①运输血液血浆蛋白纤维蛋白7-10/L②缓冲球蛋白15-30g/L能③免疫④止血血细胞血小板:(100~300)X109/L白细胞:(4.0~10)X109/L红细胞:男性:(4.0~5.5)X1012/L女性:(3.5~5.0)X1012/L水分91-92%(二)血液的基本功能1、运输作用2、缓冲作用3、维持体温相对稳定4、防御和保护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1.050~1.060取决与红细胞数目血浆比重:1.025-1.030血浆

4、蛋白所决定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Hb含量呈正相关(二)血液的粘度来源于分子或颗粒间摩擦力,即内摩擦.全血---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血浆蛋白含量严重烧伤→血浆渗出→血液浓缩→血粘滞性↑输血浆血粘滞性与血流速度:影响循环→血粘滞性↓(三)渗透压(osmoticpressure):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1)组成:晶体物质(电解质);胶体物质(蛋白质)(2)正常值:280--310mmol/L(3)Crystalosmoticpressure(晶体渗透压)形成:电解质(主要是NaCl)--298.7m

5、mol/LColloidosmoticpressure(胶体渗透压)形成: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1.3mmol/L低分子物质:晶体物质(80%来自钠离子,氯离子)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正常体积高分子物质:血浆蛋白(75%-80%来自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正常血浆容量。2、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四)酸碱度正常人PH=7.35-7.451.NaHCO3/H2CO32.蛋白质钠盐/蛋白质3.NaHPO4/NaH2PO4缓冲对:4.血红蛋白钾盐/Hb5.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6.K2HPO4/K

6、H2PO47.KHCO3/H2CO3PH值相对稳定有赖于血液内的缓冲对及肺、肾的作用。第二节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1.造血中心的变迁:卵黄囊—肝,脾—骨髓2.造血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终末血细胞造血干细胞:自我复制,多向分化.3.造血微环境: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在血细胞生成的全过程起调控,诱导和支持的作用.二、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正常值1、形态:红细胞(RBC):双凹园盘状,无核.2、数量:RBC男(4.0-5.5)X1012/L女(3.5-5.0)X1012/L

7、Hb男120-160g/L女110-150g/L3、数量的正常变异:儿童<成人新生儿>成人高原居民>海平面居民4、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对血液PH值具有缓冲作用1、可塑变形性:概念: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外力撤销后恢复.原因:表面积大,体积小。影响因素:Hb变性或Hb浓度过高时,RBC粘度增加,变形能力降低(二)红细胞的特性2、悬浮稳定性概念:RBC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悬浮稳定性①RBC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魏氏法)②产生原因:RBC与血浆间的摩擦阻碍了R

8、BC下沉.3、渗透脆性:概念:指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盐溶液RBC0.85%NaCl正常形态0.85%--0.42%肿胀0.42%--0.35%开始破裂溶血<0.35%全部溶血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抵抗力越低,红细胞脆性越大。测定脆性有助于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三)R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