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ID:40355160

大小:58.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1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而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桑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自然危害。所以必须十分重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一、桑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桑树的病害很多,按危害桑树的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桑叶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一)桑萎缩病病原:由病毒引起。病毒比细菌小的多,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症状:萎缩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和萎缩型三种。桑树发病,叶片缩小,叶色转黄,病叶变成圆形或半圆型。枝叶丛生矮化、细小,侧枝簇生成团,病枝无花椹。黄化型叶缘向叶背卷曲;花叶型叶缘略向叶面卷缩;萎缩型皱缩,但叶不卷曲。叶肉部分斑块

2、状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有小瘤状突起。表3三种萎缩类型症状的区别病型叶片侧枝病情黄化型显著缩小,变黄,叶缘向叶背卷缩丛生,节间缩短,枝条短化严重发病后2-3天死亡花叶型叶略小,略向叶面卷缩枝条细而长,较弱逐渐死亡萎缩型叶皱缩边小但不卷曲枝叶丛生,矮化,侧枝细小逐渐死亡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杜绝病原蔓延。(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5)用2000PPM(2000单位/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二)桑白粉病病原:为

3、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4防治方法:(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4)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律500倍

4、掖或25%粉锈宁2500倍液喷打,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续2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三)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

5、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0.7%波尔多液喷打。(四)桑赤锈病又称黄狗病。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症状: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

6、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3)在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喷药2-3次,喷药后20天左右再喷,或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喷布叶片,可控制发病。(五)桑疫病又称细菌病、黑枯病、青枯病、烂头病,、病原:由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寄生所引起。症状:一般在7、8月份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来势猛,发病快,也属桑树毁灭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新梢和新枝。嫩叶发病后,出现油渍状黄褐色病斑,由小变大,形成散生性多角形病斑,叶片皱缩。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纵裂成黑色条状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株矮化,梢端萎凋枯死。防治方法:(1)春季喷洒石硫合剂灭菌。(2)增

7、施有机肥,特别要注意多施磷钾肥,并使用土链抗菌素防治。(3)剪去病枝病叶烧毁,并用0.6-0.7%的波尔多液喷打。病情严重时要挖除桑树,土壤也可用1:50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六)桑干枯病桑干枯病是桑树中较普遍的一种枝干病害。病原:种类较多,大多为弱寄生菌。常见的有桑平疹干枯病、桑腐皮病和桑枝枯病,病菌分别属于黑团壳属、黑腐皮壳属和壳梭孢属。4症状:因种类不同症状不同,桑平疹干枯病的病原菌在枝条上形成椭圆形大病斑,病斑呈黄褐色和赤褐色,湿润时呈水肿状,干燥时皱缩凹陷。被害树皮易剥离,表皮破裂后为黑色,在皮下密生黑色小疹,即病菌的子囊壳,表面比较平滑无突起,春季发

8、芽后最易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