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胡浮沉条件

物体胡浮沉条件

ID:40434093

大小:471.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物体胡浮沉条件_第1页
物体胡浮沉条件_第2页
物体胡浮沉条件_第3页
物体胡浮沉条件_第4页
物体胡浮沉条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体胡浮沉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等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3.学生的认识特点: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浮沉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其中最典型的是:有的学生会认为“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

3、体容易浮”),并不了解浮沉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浮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本质、正确的认识。在解释潜水艇和浮筒的浮沉原理时,由于学生不知道它们的结构特点,所以感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运用动画、图片等,向学生介绍其结构特点,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了解潜水艇、浮筒浮沉的工作原理;(3)应用

4、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

5、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授、谈话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学生对浮沉现象认识的前概念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水槽、

6、烧杯、水、小铁块、木块、细线、鸡蛋、盐、塑料瓶、剪刀、小药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事引入:建国60周年海上阅兵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用一段视频展示一则时事热点新闻:我国建国60周年海上阅兵的一个亮点——核潜艇接受检阅的片段。紧接着引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问:潜水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自由地上浮与下沉,同学们想知道它的浮沉原理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浮沉条件。观察好奇兴奋思考用贴近时事和

7、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宏伟的阅兵仪式的视频,向学生展示我国的近代科学,让学生理解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实验,形象感知】让学生回顾物体在液体中的几种常见状态:漂浮、悬浮、下沉、上浮,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放到液体中会有不同的状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回顾:用实物展示漂浮、悬浮这两种状态和上浮与下沉这两个过程。提问学生:回顾思考回答知识准备,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8、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放到液体中会有不同的状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1.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2.空心的容易浮,实心的容易沉。3.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从而打下引导学生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思想基础。【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角度,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由于物体处于漂浮和悬浮这两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