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

ID:40511729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3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_第1页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_第2页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_第3页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_第4页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遏制网络谣言来源:时间:2012-12-05【背景链接】近日,一篇网文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文章称,十几斤重的小猪使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高铜、砷等药物的添加剂催肥催长,养五六个月就出栏了。长期食用这些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甚至癌症。对此,农业部人士做出回应称近3年猪饲料质量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猪肉安全总体上有保障。在网络上类似这样的谣言,并不少见。今年11月22日,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对网络传闻“小学生打死老师”进行辟谣,事件真相其实是小学生打死一只老鼠,因为清远方言“老鼠”和“老师”音相近,就被荒唐地谣传成了“小学生打死老师”;2011年3月,日本地震

2、造成核泄漏,因网上有人谣传“食盐中的碘防核辐射”“盐将短缺”,导致一些地区人们疯狂抢购食盐,市场秩序混乱。【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的悄然走红,也衍生出“网络谣言”这一怪胎。谣言,妖言也,自古就有妖言惑众。而网络谣言,不仅是妖言,更似毒品一般,毒害网民、危害社会。网络谣言有极强的毒害性。海洛因、可卡因等侵害吸毒者健康。网络谣言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毒化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秩序。中公 育 网络谣言轻则伤害个人,重则影响稳定,可谓“毒性”无比。对此,每个网民都要有清醒认识。网络谣言有极强的诱惑性。网络谣言犹如美丽的罂粟花,常常披着妖艳的外衣,让人

3、在不知不觉中“毒侵入身”。有的抓住网民的猎奇心理,瞎编一些千奇百怪的离奇“真实故事”;有的人迎合个别网民低俗兴趣,大量炮制香艳的花边新闻;有的人利用一些网民的仇官心态,制造一些领导干部的“丑闻”;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打着关心民众的幌子,编造和传播一些让人恐惧和不安的消息,达到挑起事端、扰乱社会的企图。面对谣言的诱惑力和欺骗性,一定保持高度的警觉。中公教育版权网络谣言和所有的“黄赌毒”一样,有极强传染性。一些网民对正面的、阳光的、真实的网上信息关注不多,而爱看一些所谓的奇闻异事、花边新闻、社会阴暗消息,久而久之,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不辨是非。更有些网民,为吸引眼球、炒高人气,大肆制造和

4、传播一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荒诞奇异的信息,以致网上的虚假、阴暗、污秽信息随处可见。[措施]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遏制网络谣言的发生及传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谣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苗头立即将客观事实公诸于众,不遮掩、不回避,对存在问题立即严肃处理。二是创建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非常关键。我们不能被谣言牵着鼻子走,出来一个补救一个,而应该运用各种媒介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信息,占据舆论阵地,中公教育 让谣言失去生存空间。当前许多行政、司法机关都在尝试运用“官方微博”和“网络问政”等方式加强与群众沟通,假如群众获知传言后能够第一时间就通过“问政”得到解答,自然不会继续散布不实信

5、息。中公教育版权三是对于谣言不能仅仅一“辟”了之,而是应该追责到底。造谣成本很小,也许就是打几行字发几条短信,但是,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却难以估量,很可能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达到操纵他人满足私欲的目的。因此,对谣言始作俑者必须严肃惩罚,坚决遏制造谣之风。平坟复耕事件来源:时间:2012-11-30【背景链接】从2012年6月开始,河南省周口市开始了一项为期数月、颇受争议的“平坟复耕”工作。周口市委一名宣传干部称,200多万个坟头先后被平掉。就在平坟运动达到高潮之时,11月1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第628号令,对《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进行修改,原规定“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

6、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中,“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被删除。该变动将河南“平坟复耕”运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先有数十位知名学者发出紧急呼吁,又有数十位河南籍媒体人士提出公开质疑,指出“平坟运动”是一起破坏中国文化、伤害民众情感、激化官民矛盾的严重事件,获得了大多数网民的共鸣与支持。【标准表述】[深入分析]从人类学角度看,发明坟墓礼葬祖先,而不是将其遗体弃置荒野任由禽兽蝇虫啮噬,是中国文化孝道和仁爱精神的一种体现。千百年来,很多中国人坚信“祖有功,宗有德”,主张“敬天法祖,报本反始”,推崇“慎终追

7、远,民德归厚”,必定封坟树木、礼葬祖先并四时追祭和缅怀,蔚为一大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职是之故,他们对于“死有所葬、入土为安”的强烈渴望,超出了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想象。事实上,以孝道为核心,围绕坟墓发生的种种有关仁爱、忠义等价值观念和丧葬、祭祀等礼仪体系,尽管不是一种被学界广泛接受或法律明文认可的宗教信仰模式,但却有效解决了生死焦虑问题,赋予短暂生命以永恒的意义,成为中国人最朴素、最广泛、最深厚、最悠久的天然信仰,是一种“不是宗教的宗教”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