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药物治疗

痉挛的药物治疗

ID:40606626

大小:36.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04

痉挛的药物治疗_第1页
痉挛的药物治疗_第2页
痉挛的药物治疗_第3页
痉挛的药物治疗_第4页
痉挛的药物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痉挛的药物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痉挛的药物治疗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康复科张欣全身性抗痉挛药物治疗第一节神经递质抑制剂巴氯芬(一)药理作用巴氯芬与位于突触前的咖吗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神经末梢的氨基丁酸-B受体结合后产生膜超级化,突出前膜钙离子内流受阻,内源性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减少。另一方面,巴氯芬与位于突出后的Ia感觉传入神经末梢的氨基丁酸-B受体结合,也使膜超级化,导致钾离子外流,结果使突触前抑制得到进一步增强。巴氯芬与氨基丁酸-B受体的结合也抑制了咖吗运动神经元的活性,从而使肌梭的敏感性降低。最终的效应是应用巴氯芬可抑

2、制单突触与多突触的脊髓反射,是椎体束受损后引起的骨骼肌痉挛状态缓解、肌张力下降,有助于骨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二)用药剂量初始剂量:5mg/次、3次/天或5mg/次,2次/天。老年人2-5mg/次,3次/天,以后逐渐加量,直至理想的效果出现。一般每3天或更长时间增加5mg,每天早、中、晚分开加服5mg。最大剂量80mg/天,qid.(一)注意事项1、禁忌症2岁以下儿童,帕金森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2、慎用消化性溃疡、癫痫、精神病、延髓麻痹/呼吸与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3、巴氯芬有镇静作用、与酒精有协同作用。4、巴氯芬可增强抗高血

3、压药的作用,需要合并用药时应调整抗高血压药的剂量。5、妊娠病人必须用药时,最好不用。6、停药时需缓慢减量。7、巴氯芬过量时可致肌肉张力低下、头晕、呼吸抑制、昏迷、抽搐等表现,处理可用洗胃、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加速药物排除。水杨酸扁豆碱静脉注射可能有帮助。(二)副作用1中枢抑制作用2呼吸系统副作用3癫痫失控4记忆损害5撤药综合症6巴氯芬中毒第二节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一)药理作用安定的药理作用和抗痉挛效果是通过突出前抑制增加,单突触和多突触的脊髓反射减少。(二)剂量初始量为睡前5mg,可加量至10mg.白天的剂量可从每天2次,每次2m

4、g开始。可缓慢增量至60mg/天或更多,分次给药。(三)副作用1中枢抑制2中毒3撤药综合症包括坐立不安、焦虑、激动、易怒、震颤,肌束震颤或颤搐,恶心,眶后痛,对触觉、味觉、嗅觉、光、声特别敏感,失眠,梦魇,癫痫,高热及精神症状甚至死亡。第三节影响离子流的药物丹曲林(一)药理作用通过诱导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肌浆网的钙离子释放,降低肌肉活性。该药还影响梭内肌和梭外肌纤维,使其抗痉挛的效果与肌梭敏感性有关。(二)剂量初始剂量25mg/天,可渐加量至每天4次,100mg/次。(三)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可导致体位性的并发症,副作用有肝毒性

5、。大量还可引起胸膜渗出和尿液黄染。第四节作用于单胺的药物替扎尼定(一)药理作用替扎尼定是咪唑类衍生物,在脊髓或脊髓上水平具有拮抗中枢阿法2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也可与咪唑类受体位点结合。它可抑制脊髓中间神经元突出前末梢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也可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乙酸的活性,这些机制使皮质脊髓通路受抑制。在痉挛患者中,替扎尼定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牵张反射和多突触反射的活性。(二)剂量初始治疗量为单次给药2-4mg,通常每2-4天增加0。5—1片,直到达到治疗目的副作用最小的量。(三)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主要的副作用是镇静,替扎尼定降血

6、压的作用对低血压患者有轻度危险,一般不提倡替扎尼定和将血压药合用。其他副作用幻视和转氨酶升高,剂量减少后有所恢复。第五节抗痉挛药物鞘内给药(一)给药设施—微型注射泵1机械气动式注射泵这种泵只能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恒定速度给药,因此只能在再灌注时调整给药剂量。另外,给药速度可能对温度和压力变化敏感。2电动泵可通过内设电脑程序一天内数次改变输入速度,更精确及弹性调控药物剂量。3手动的微型泵需要不定时的间断缓解痉挛的患者可选用。(二)鞘内给药的常用药物1巴氯芬2咪唑安定3可乐定4吗啡局部药物治疗一长效阻滞(一)适应症1成人适应症(1)

7、后天性肌痉挛,正处于神经恢复阶段的患者。(2)某一组肌群有严重严重痉挛,而掩盖了其相对较弱的拮抗肌的患者。(3)患有中度或重度肌痉挛的患者,肌痉挛已造成动态畸形如不治疗,这种动态畸形会发展成固定畸形。(4)运用传统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技术不能维持满意活动范围的患者。(5)肌痉挛已影响到护理、卫生、肢体运动功能的患者(6)肌痉挛引起严重疼痛、不能得到适当治疗的患者(7)因肌痉挛不能接受支具治疗的患者。2脑瘫儿童的适应症(1)为了能够耐受物理牵伸训练,以便患儿长大后,能够接受骨科整形手术而需控制严重肌痉挛的脑瘫儿童(2)参加肌肉再

8、训练的脑瘫儿童(二)禁忌症患有严重的关节畸形的患者,不应进行长效阻滞治疗。单对同时患有静态和动态畸形的患者,在此情况下,支具可改善其固定畸形,神经阻滞术则可缓解其动态畸形。对神经阻滞所使用的化学试剂过敏的患者不宜行神经阻滞术。二短效阻滞(1)暂时缓解疼痛、降低肌张力,便于区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