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

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

ID:4073813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_第1页
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_第2页
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_第3页
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理性回归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刚开始提出时,有部分音乐教师能正确理解“学科综合”的含义并将之正确、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也有部分老师扭曲了“学科综合”的真正含义,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许多误区。为了扭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提倡学科综合”改为“关注学科综合”,从而使广大的音乐老师对“学科综合”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在课改十年的所见,以及自己在音乐教学一线的经验告诉我们

2、:正确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实施“学科综合”,才能更好地推动音乐课程改革一路前行。【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科综合理性回归【正文】自《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后,音乐课盲目进行学科综合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音乐课往往偏离音乐本体,变异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艺术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历史、地理、美术、舞蹈等领域的问题,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喧宾夺主于音乐之上,音乐教学内容成了点缀和陪衬,就这些现象的存在诱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一、音

3、乐为本,有效综合。近几个月来,笔者一直关注和细读吴斌、金亚文老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在2011年版中把“提倡学科综合”的表述改为“关注学科综合”。我听过很多大杂烩型的音乐课,把音乐课上成地理课、语文课、美术课等的例子数不胜数。笔者认为,学科综合是值得关注的,但是一定要突出其有效性。课例: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材安排了三首民歌,其中分别是: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浙江民歌《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在以前,笔者为了“提倡学科综合”和让生活在广

4、东的学生了解我国的南北分界线,教师讲解了地理知识: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因秦岭、淮河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淮河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浙江、湖北在秦岭以南,所以属于南方,笔者还出示地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最近,笔者先简单讲解我国南北分界线,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南方民歌的飘逸、婉转、含蓄、多用比兴的写作手法等特点,让学生明白民歌的产生及特点

5、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南方民歌的特点,也让学生了解了为什么会以秦岭、淮河来作为中国的南北划分分界线。从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两种不同的教法都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南方民歌“飘逸、婉转、含蓄”的特点,前者是站在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的的角度来分析的,学科综合内容比重过大,忽略了音乐的本质;而后者才是真正立足于音乐本身,用音乐的表现要素直接分析南方民歌“飘逸、婉转、含蓄”的特点,以音乐为主体进行有效的学科综合,这才能不脱离音乐课的本质,是一节有效的音乐鉴赏课。一、忠于教

6、材,合理综合。“提倡学科综合”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曾经造成了一些教师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一节音乐课如果没有体现综合,就不符合课改潮流。笔者看来,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音乐教育专家们共同的智慧结晶,在编写过程中已经考虑到知识的方方面面,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将教材中的的音乐作品认真分析后进行有效教学,便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有些音乐课堂盲目进行学科综合,过度进行学科综合,有些甚至将教材里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和内容,为了突出学科综合而生硬的加进音乐课堂,其他学科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时间过多,喧宾夺主。学生在综合活动

7、中没有注意音乐并使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也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笔者认为音乐课应该“忠于教材、合理综合”。课例: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教材安排了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在以前,笔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所谓的学生“主体”性,首先播放了“女子十二乐坊”表演的视频,在欣赏江南丝竹时准备了一首宋词给学生朗诵,最后还准备了很多丝竹乐器和民族打击乐器让学生分组创编,课堂非常热闹,学生也玩的很开心。最近笔者重新研读教材和教参,修订了教学设计,注重了对“

8、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风格特征的分析,从而将其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及社会功能做了阐述。我还提议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对“广东音乐”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这两节课先后不同的设计体现出我对“学科综合”的出发点有了不同的理解,后者是在“忠于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了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既完成了音乐课本身的教学目的,又合理地拓展利用了相关学科的时间,这也是一种学科综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