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

ID:40874245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9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_第1页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_第2页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_第3页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纪树立中国当代学者。本文选自朱新民、申先甲主编《中国兴起的潜科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在日常生活中,您也许会有这样的经验,有些东西本来似乎明明白白,毫无问题,但是一经追问,反而模糊起来,说不清楚了。而且,越是深究,似乎也就愈是模糊,愈说不清楚。科学是什么?伪科学是什么?可能就属于这一类的问题。无怪乎有位科学家谈到这个问题时,竟然引用了老子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0世纪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不成问题的:科学就是经验的归纳或者理性的推论(最后也要得到经验的支持);相反,凡是不符合经验

2、或者违背理性的,就是谬误和虚构,就是伪科学。科学-伪科学的界限,黑白分明,不容混淆。这样的“两分法”,看上去简单明了,可惜实际情况却往往要复杂得多。立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符合于经验呢?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总是符合于人类从诞生以来几百万年中所积累的经验吧,但是为什么反而不科学呢?而违反人的直接经验的日心说倒是科学呢?“两点之间最短的是一条直线”,这总是人类理性所最易于理解、最清楚而明确的其理了,但是现代数学为什么又偏偏反对这样的显而易见的真理呢?在这里,事情好象刚刚反了过来:符合经验或者遵循理性的,恰恰是不科学的、逆情悖理的,倒是列学

3、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在原始的宗教世界中,只有“神”和“魔鬼”。在小孩的眼里,只有“好人”和“坏蛋”。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一开始往往先要“定性”:要么是白,要么是黑;要么是善,要么是恶;要么是美,要么是丑;要么是真,要么是假等等。在科学的幼年时期,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只能笼统地看到科学-伪科学的基本区别,从而促使人们首先寻求某种划分界限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幼稚的,反映了神学的残余:要么是真理,应受赏赐;要么是邪恶,应遭天罚。尽管从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逐渐代替了神学,科学家逐渐代替了神父和

4、先知,却未能一下子摆脱这种神学的残迹。于是,科学也成了绝对正确的教义,谬误尽管不一定再作为“异端邪说”或“妖术”送上火刑场,却仍然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到19世纪末,随着整个牛顿力学基础的崩溃,科学-伪科学这条绝对分明的界限也开始松动起来,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当承认“亦此亦被”。于是,廿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家也都断然放弃了科学绝对正确的高超理想,相应地也放弃了凡有错误就是伪科学的严峻态度。他们把科学-伪科学的界限放松到达样的程度:凡不是纯粹的思辩而包含一定经验内容的、因而可以受经验检验的,也即可以为经验所“证实”或“证伪”的,就是

5、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证实”或“证伪”的,就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这就是说,科学-伪科学的界限并不在于理论是否与经验相符合,而在于其中是否包含可用以解释某些已知现象并预测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即使后来有的现象它解释不了,或者预测错了,例如亚里士多德力学、托勒密地心说、燃素说、热质说等等,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仍然包含一定的经验内容,仍然可解释或预测某些经验事实,因而仍然是科学。而且,正由于科学理论只能包含有限的经验内容,又总是注定了要为新的经验所否定,因而也可以说它们又总是具有“潜在反证,或者潜在谬误。从这点看,这不仅不是科学理论

6、的缺点,而且恰恰表明它的科学性之所在。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科学也同样不是绝对完善的终极真理,同样难免真伪混杂,是非难辩。它已永远失去了那绝对真理的神圣光圈。那么,在这条界河另一面不受经验检验的东西,是否统统都是伪科学呢?20世纪的哲学家也不再那么绝对化了。他们之中,强调“证实”的所谓“证实主义者”认为,凡是不可证实的就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世界的本质是水”就没有意义,因为这里的“水”并不是实际存在的H2O,也无法用已知的物理化学手段加以测定。这类命题既然无法证明其真伪,因而也是超出了科学范围之外的“形而上学”。至于它们是不是我们

7、上面所说的那种意义的“伪科学”,这些哲学家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在他们那里,科学仍然拥有自己严密的围墙,但是围墙以外的东西就模糊了,成了无法判断是非真伪的模糊的一片。另外一部分强调“证伪”的哲学家,也即所谓“证伪主义者”,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虽然也给科学筑了一道围墙——凡不可证伪的就不属于科学的范围,但对于围墙以外的东西却不再一概斥之为“没有意义”。他们在这里又划分了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有意义的,如逻辑、数学、哲学等等,它们尽管不是经验科学,因而也不可证伪,但或者是经验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者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而推动了经验列举的发展。

8、例:如“世界的本质是水”,就有力地推动过物理科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这一些,尽管不属于严格的自然科学,但又是科学发展所必要的。另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如宗教、占星术、精神分析心理学,不仅不可证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