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

ID:4095202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4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 【内容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德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高耗低效的许多弊端,本文以德育认知学说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据,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出发,重视组织学生“课前、课时、课后”的生活体验活动,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实践,强化实践,在实践的体验中认识周围的

2、事物,丰富生活经验,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了品德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品德课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对此,小学品德教学必须突出主体实践、体验生成的重要特色,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寻找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多途径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体验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道德的成长

3、。一、生活体验:开启认知的扉页品德教学“源于生活”、“走进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的生活,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经验基础上的为指导儿童生活服务,而绝不是“纸上谈兵”。品德教学课前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开启认知的扉页,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1、搜集资料,激发道德情感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课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并养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并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良好生活方式与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生活经验与道德认识的水平。因此,新课程下的品德课是品德教育、社

4、会教育及生活教育的一个有机整合体。它5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为根本,从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走出课本的界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网络,走进身边真人真事,通过多种渠道调查、搜集资料,做广泛、细致、深入的课前准备。如在教学《我来做个小导游》时,我让学生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分组对家乡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区发展、环境规划、先进人物等方面开展课前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活动,学生可以丰富感性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

5、高道德判断能力。2、热身活动,酝酿道德情感品德教学课前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学生带着问题或热身后的感受进课堂,就等于打有准备之战。我们教师上课前对学生的课前体验情况进行一番了解,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就好比弓箭手有的放矢了。有位教师在上《关心体贴父母》这一课时,针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导致了他们只知道享受爱,不知道付出这种情况。先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从早上的买早点、买菜,到中

6、午、傍晚的饭菜准备,从室内的打扫到生活用品的采购,当一天的家。一整天下来,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想到父母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该有多辛苦。学生在日记中,纷纷写到:“一天下来,我才体会到当家也是不容易的,仅仅一天的时间,买、洗、烧,再加上打扫卫生,就累得我腰酸背疼的。爸爸妈妈天天如此,还加上白天上班,在单位忙个不停。一天下来该有多辛苦啊。”等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后,再上这一课时,许多学生谈了那天当家的感受,对父母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发自内心。学生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学生的心中滋生蔓延。

7、二、情境体验:握住情感的脉搏“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学游泳。”(杜威)对于儿童而言,其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师要充分运用道德体验教育思想、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道德体验情境,以期达到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促进道德内化和发展的目的。1、建立对话情境,引发直觉体验。教育是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一种对话。只有建立在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学生才能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8、,引发学生对具体事物、情境的直觉体验。虽然这种直觉体验具有片面性、暂时性、情境性,但这是学生情感的真实体验过程,也是产生道德内化的基础。如有位教师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走下讲台,似乎很随意地和学生聊起了天:“5同学们,今年暑假特别的炎热,在那酷暑难挡的日子里,你最渴望做什么?”教师亲切的笑容,有趣的话题顿时引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