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ID:40952067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_第4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论文不是在固守中死去,就是在穿越中创生——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摘要]品德课程是离心灵最近的课程,一本正经的课本、枯燥乏味的说教、按部就班的教学都是品德课程的毒药,将令品德课程成为学生厌恶、远离的课程。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和开发者,必须审视教材本身、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传媒手段,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赋予品德课程可敬可亲的魅力。[关键词]品德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小学品德[正文]教师在课程建设与运用中是具有能动性的,他们不仅是课程单纯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生者。小学品德课程

2、也是这样的。品德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经开发和利用有形无形的课程资源,为品德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在教学中,只有不拘泥于教材,艺术地捕捉各种生长因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并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产生出超出预期的美好效应。教学中,可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和补充课程预留的空间,让品德课堂成为学生真实生活和真情流露的精彩课堂。一、活用文本资源,变古板为活泼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说过:“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

3、办法达到你制定的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却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运用教材组织教学前,要对教材中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激活教材中的知识,使学生能从课本到课外,由此及彼,领悟到更多。可是怎样用好文本资源呢?1、巧妙调整,一章一节更含笑品德教材,一课或一组教材的内容呈现顺序有时若能进行适当调整,将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更有利于实现将认知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一次妇女节前,虽然当时还未上到《我送老师一朵花》一课,可笔者以学校

4、正在开展的“我爱老师,老师辛苦”等活动为切入口,将教材作了适当调整,决定节日期间来上这一课,让学生用自身感受说出对老师的感恩。课前,先引导孩子们了解老师的生日、爱好、工作任务、愿望等,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学生兴趣很浓,有的制作了感恩卡,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不让老师担心,还有说将来长大了要报答老师的,从课堂的交流到课外的实践,从心动到行动,甚至有家长也高兴地说孩子长大了,真的懂事了。2、适当补充,于无声处听欢歌书法艺术中有飞白一说,品德教材中也有“空白”,在看似“若无”5的空白处中,渗

5、透着较丰富的“若有”。据此,此时的教学重心应是“去引”“去导”。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去实践,把编者有意无意忽略掉的内容补出来,并使之更见具象、更为深刻。如:教学《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一课,先让学生课前搜集过去家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课中,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在读完课本,有了感性认识后,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并配上讲解。这样丰富了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家乡发生的变化,体会到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合理补白,不仅可以培养孩子搜集资料、表达述说等综合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学习

6、兴趣,提高实践能力。3、恰当拓展,近水遥山入课来品德课程应该充满着课本内容,但不应充塞着课本内容,更应充满来自生活、现实和时代的内容。如果仅靠课本上的几幅图、几段话,那么,这样的课程内容是远远不够。而恰当的拓展,可以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注入活力,不仅有效地利用了40分钟的课堂时间,更让学生提高品德修养。例如学习《学做家务事》一课,学生可以制订学做家务事的计划,并借助家校联系,让家长指导孩子做家务,督促孩子执行自己制订的计划。另如教学《我是中国人》,可光仅仅学习课文还是不够的,课后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

7、到生活中去,了解家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变。这样,水到渠成地,就有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二、利用传媒资源,改说教为感悟传媒资源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地域跨度大,而且真实可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吸纳一些客观的传媒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利用,让它们为课堂服务,可以变灌输为体验,改说教为感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今天对接昨天,激发一样的情感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孩子道德品行的养成往往会更容易些,如果能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再现于

8、孩子面前,就可以让孩子们产生情感共鸣。而传媒资源的利用可以让情境再现得更生动。我在课一开始就引入了电视剧《家有儿女》的视频片断。视频展示的是夏雪和刘星发生矛盾的过程。《家有儿女》是孩子们喜欢的电视剧,里面情境再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传授的方法趣味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看过《家有儿女》片断之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看出来了吗?小雪为什么生气?刘星为什么生气?”孩子们因为有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