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

ID:41207001

大小:23.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8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_第1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_第2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_第3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_第4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  议论就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对人、事、物进行评价、论说,并由此表达出一种思  想、观点或态度的表达形式。高考对古代诗词议论方法的考查中,多见于哲理诗和时事、人物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在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将古代诗词中的议论分为人事评价和哲理思考两大类。  一、哲理思考类  古代诗词中哲理思考的议论,可以分为因事缘理和因物缘理两类。因事缘理是指诗人通过某一行事感发思考,由此说理的现象。因事缘理类最有名的例子当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末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在

2、登楼望远时有感而发的。此外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初入宦海,意气昂扬,借登峰一事,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表现出了身高而望远的因果哲理思考。还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子游庐山,生出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不同的感慨。  因物缘理是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客观现象表达自己的哲理思考的表达方式,在哲理思考类诗歌中占主体,名句名篇也很多。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野草阐发对生命的思考。又有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堂前飞燕引出世事变幻无常的沉思。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面对月盈月缺的自然现象,发出人事悲合难测的感慨。还有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读书有悟、有得时的

4、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比喻恰如其分,而说理更是透彻深刻。  例: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09年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摇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

5、为。  二、人事评价类  古诗词中关于人事评价类的议论,大致可分为借古论今、因事论人、借物喻人三类。借古论今是指借古人、故事论今人今事,以阐发对现实的评价和态度。最有名的当属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该曲借秦汉兴亡更迭的古事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发出了对百姓在治乱之间苦苦挣扎的悲叹。还有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既抒发了诗

6、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又表达了才困时艰的感伤,是借古论今的名篇。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是面对春风春雨中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发出了对过度崇佛而劳民伤财乃至亡国的感叹。  因事论人是指根据现实中的人、事发表对别人或者自己的评论、态度的表达方式。这方面的名篇很多,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的自怜自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夫》)时世悲叹。至于评论他人的诗词

7、,最有名的莫过于毛泽东赠彭德怀的六言诗:“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此外,还有杜甫评李白的《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韩愈评李杜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借物喻人是指以现实中的景、物为依托,表达对人事的看法和态度。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该诗借燃萁煮豆的生活场景,用豆与萁的相煎

8、互残喻指现实中曹丕与自己兄弟相残的境况,既变现了作为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更表达了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和斥责。此外还有元代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赞赏梅花来赞誉自己的立身之德;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所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以“东风无力”“百花残”“月光寒”“青鸟殷勤”等意象为依托,表达自己对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的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