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

ID:41884491

大小:72.6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4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_第1页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_第2页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_第3页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_第4页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指导一、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整理做过的试卷与练习)二、古诗文默写:(背诵资料)三、文学类文本:1、与以往略有不同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去年)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今年):品味语句或词2、考前准备:(技巧准备)⑴小说:常考题型(人物、环境、情节、主旨设题)情节的作用、情节的补写、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环境描写、次要人物的作用、人物形象或人物心理的分析、标题的作用、主旨的探讨、文章带给你的思考。⑵同一题目不同问法,侧重点也会不同。赏析景物描写:一是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二是考虑景物描写涉及到的手法。3、考场应用:五个

2、注意:一是速读文章,概括主旨;(找出体现主旨的关键语句)二是审题要细要准;(找题干关键词,有几问有几答,问什么答什么)二是有分点意识;四是找准答题角度;五是尽量做到语言简洁、用词准确。四、文言文:1、考查实词:可采用代入法,同时结合全文内容。2、考查虚词:可采用由课内语句推知课外语句3、原文赏析:必须通读全文4、断句题:一般5—6处(根据断句的方法与句意)5、翻译题:以直译为主,落实重点实词或虚词五、古诗鉴赏:1、快速准确的把握诗歌主旨:五个关键点:抓题目、抓注释、抓作者、抓情感语言、抓意象的特点。2、考点:⑴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事

3、物形象、景物形象;⑵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⑶诗歌的表达技巧:抒情手段、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构思技巧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概括主旨、评价思想感情、评价观点态度六、《论语》:熟悉《论语》教材的十篇课文的思想七、作文考前准备(五件事):1、明确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阅卷老师阅卷关注:打造亮点。)2、整理审视身边的生活(回顾中学以来的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内心的思考)2011年《我的时间》:隐含这样的诉求:请走回你的内心。3、准备涵盖自我、社会、自然三个角度8——10个经典的作文素材。两种素

4、材回避:一种是古人的老旧素材;二种是当下用得过多过热的热点素材。可准备:①近现代名人名字为人所知,而事件不为人所知的素材;②多关注文化名人方面的素材。4、积累15句可以适用于多个话题的名言警句。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整理搜集自己的好文章(随笔或文章)。5篇自己最满意的文章:修改、打磨、思考★写作: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一)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

5、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二)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八、语言运用题:1、语段的压缩:新闻概括题:首先全文仔细阅读,其次抓住关键句、关键词,最后注意字数限制。2、语句的扩展:3、图文转换:表文类转换题:看懂图表数字、结合图表外其他相关文字。徽标类转换题:漫画类转换题:公益广告、评价其创o4、句式的选用、

6、仿用和变换:仿写题:首先要会联想,其次仿写句式,最后还要注意修辞等的题目要求。九、小阅读:(实用类、论述类)与以往略有不同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的见解。1、通读全文2、二道选择题:首先根据理解判断,其次找出文中相应句子对比判断。3、第三道主观题:首先根据原文内容作答,其次看是否需要联系生活或自己的理解、感悟。★“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寓情

7、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

8、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