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

ID:41889990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Z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袭制④等级制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4

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白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人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人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人宗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灰由皐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

3、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6.“(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土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吋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7.《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

4、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竟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丁•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9.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止,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岀于郡县吏”所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晶中正制D.科举制10.“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而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竟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

5、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11•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厉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氏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屮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2.(新唐书卷64)“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於利害

6、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其则起而弱王室。唐自中吐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针对唐代制度屮的这种缺陷,宋元时期有哪些成功的做法?①枢密院②三司③行省制④通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13.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①三分相权,集权于一身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③增设军机处,组织内阁④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麻正帝时的军

7、机处有许多共同Z处,其中最突出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15.下列各项对下述材料理解止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卬可其奏。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皐帝裁决。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16•黄宗羲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

8、度下()A.不可能产牛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17.《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18•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