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

ID:41919505

大小:723.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9-05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_第1页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_第2页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_第3页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_第4页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湿热辨治概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薛生白湿热病证的辨治及其 临床应用谷晓红1引言古今温病学医家对湿热病证论述较多,一般认为湿热病证是指温病中的一类证候,它包含外感湿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如湿温病,也包括温热夹湿所致的多种证候,如春温兼湿证、暑温夹湿证、伏暑各种证候。而临床证明在内科杂病中有关湿热证的特点及病理,也所见不少,可见湿热病证范围较为广泛,而它的临床价值日趋重要。2内容提要一、对湿热“证”与“病”的理解及其引申意义二、湿热病证内缘脾、肺、肾,外感风湿热暑邪三、脾胃为中心,实传少阳,虚受心肝(肾)四、痞、腻主湿存;寒、热明表里;汗、渴辨热势。五、湿热病证的辨析要点六、湿热病证的辨治原则七、薛氏治疗湿

2、热病证的用药特点八、薛氏《湿热病篇》常见病症的治疗附常见湿热病证的西医病名目录历代医家论湿热病证医家与论著目录3一、对湿热“证”与“病”的理解及其引申意义证:是指内在脏腑变化和病因相结合的症候群。病:是有一定发生发展演变传化规律的独立疾病。证不同于病,证可见于各种疾病的某个阶段,是说明不同疾病的某个阶段的内在脏腑气血、津气的运行与化生状态及邪正对比关系:如暑温中暑热夹湿,困阻中焦之证,与湿温病中的湿热中阻之间均和胃热脾湿,升降失调病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以上各证可相互参照,正如吴鞠通所说:“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4证比病更具有临床“广泛性”、“灵活

3、性”、“准确 性”“广“在于一个证可见于多个病中;“异病(中西医)同证”“灵活”在于它不局限于病,有是证,即可治;医理、法理“准”在于即使在病的诊断尚不清楚时,以证辨治,亦可收到明确、具体的疗效。此外,外感湿热证与内伤湿热证也有内在病理联系,都离不开脾胃的失调,只不过前者归于内因,后者属于主因,而在辨治上是相通的。5症状表现多样:1、若湿多热少则脾胃失于升降,湿热蒸上而流下,脘痞呕恶;2、清阳被遏则神迷或表情淡漠,头重如裹,或咳喘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泻。3、若湿热并重则脾胃受阻,湿热上壅下闭,脘痞腹胀,神识如蒙,时清时昧,大便胶滞不解,尿闭,黄疸。4、热蒸湿遏则卫气不畅则

4、发白pei;5、湿热郁蒸经络则痹痛。8变局:湿热在气不解,郁结化火,见耳鸣、干呕;气营交炽,邪陷营血,热扰心神,引动肝风,迫血妄行,见灼热、昏厥、发痉、斑疹、出血。热盛灼伤阴津,心肝(肾)阴伤,见失眠、心悸、消渴、肢体拘挛麻痹----此证病情较重、虚实夹杂、病位较深。9湿邪正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痞腻主湿存寒热明表里汗渴辨热势内外相引皮毛口鼻变局湿热胜复先天禀赋中阳素旺湿郁过久、化燥生火卫分肌表邪在气分邪入营血无汗头痛表分肌肉腠理发热汗出关节疼痛胸痞发热无汗肌疼身痛上焦湿热伤肺邪滞肺络湿热蕴阻上焦气分肺失宣降扰及神明咳喘眼欲闭时谵语中焦

5、湿阻中焦湿热胜负湿热俱盛阻闭中上二焦胸闷不知人气厥实证中阳素虚寒湿亡阳湿郁中焦湿热痞证水结中土胆胃失和肺胃不和胃失和降呕吐下焦湿流下焦下注小肠蕴结膀胱湿滞大肠小便不利湿热化燥阳明内结郁蒸三焦内扰心肝气分痉厥热伤血络便血血脱亡阴热利便秘湿郁经络郁久化热火窜经络肝肾阴虚湿热化燥营液大亏风火上升痉证湿热化燥热入营血余湿尚存血分热毒侵犯心神邪入厥阴主客浑受病后正虚心神失养内陷心肝血热阴伤厥阴不运灵气不通血厥实证虚证厥虚实互见血分痉厥病后余湿留滞经络,阴液已伤,而致口渴身痛。病后中气亏损,升降悖逆,而致吐下一时并至;胃阴不足,升降失和湿热证内缘脾肺肾,外感风湿热暑邪;脾胃为中心,实传

6、少阳,虚受心肝(肾)。10四、湿热病的主症:痞、腻主湿存;寒、热明表里; 汗、渴辨热势。1、痞者不通也,邪从口鼻而入:A、胸腔是必经之地,因湿热蕴蒸,肺脾心胸气机阻滞。常见胸闷、脘痞;或咳嗽不爽、恶心呕吐。B、湿热弥漫上下表里,阻遏清阳则头重如裹;C、阻滞膀胱则小便不利;D、阻滞大肠则腹胀、大便粘滞不爽;E、阻滞三焦,则发黄疸;F、阻滞经脉则关节痹痛。112、湿热郁蒸,胃浊上泛故湿热病证初起见舌苔白腻;若湿渐化热,则舌苔转黄腻。3、恶寒—湿遏阳郁,热不外达。或重或轻,或现或隐,或足胫冷。恶寒为邪偏于表,肢倦则责于脾;肌肉烦痛则属于胃。124、发热A、湿热证初发阳明太阴之表,

7、卫气同病,发热不重;卫分与肺、脾胃、肾相关B、继而湿热久郁,病入阳明太阴之府,湿遏热伏,热蒸湿动,则但热不寒,即热势不高,热象不显,身热不扬或午后较甚,不为汗解。C、或见起伏热,发热间歇期仍可因湿郁阳气而恶寒。可见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湿郁。寒热往来与病性、病位均相关D、若湿热久郁,湿从燥化,亦所谓“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故见高热恶热。135、湿热交阻,热蒸阳明,则汗出;由于湿郁气机,则以头汗偏多或上半身有汗,或胸腹有汗,或下半身有汗,并且时有汗出,汗出不畅,汗少时身体沉困,或汗出怕冷。6、湿阻则津气不升,故口渴;饮内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