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

ID:42121856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8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_第1页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_第2页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_第3页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探讨摘要讨论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在分析优质水稻詁种熟期和水稻品质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善种稻环境、合理栽培技术、水稻田间合理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技术方法和措施,以为生产高品质水稻提供参考。关键词稻米;优质;栽培技术屮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2-0053-01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地,为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技术潜力,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但种稻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时期等对稻米甜质、食味和产量都冇-定

2、影响[1-2]0为提高稻米生产技术,特总结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在国外发达国家,常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使之稳产、高产,成熟良好。黑龙江省优质米开发工作虽已起步一段时间,但由于综合性状好的甜种熟期不配套,很不适应当前的优质米开发。因此,提供综合性状好的不同熟期的优质品种十分必要。2改善种稻环境(1)土壤与稻米品质。土壤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关键是土壤氮素含量与释放时期。土壤氮素含量高,生育后期水稻吸收过多氮素,引起倒伏、发病,成熟不良,品质和食味下降。因此,土壤改良对提高稻米的品质有一定作用[3]。(2)冷害与

3、稻米品质。据报道,在气象因素屮影响水稻甜质最大的是气温。抽穗前10〜25d的穗发育期遇低温易受障碍型冷害,空砒粒明显增加,降低产量,碎米增多,整精米率下降。因此,要掌握好水稻安全抽穗期,保证其安全抽穗。3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1)秧苗素质与品质。秧苗的大小与强弱对稻米品质影响很大,小苗抽穗期推迟,影响成熟度,大苗炼苗晚会早抽穗,抽穗早则会减产。培育中苗壮秧最理想[4]。(2)插秧时期与品质。适期插秧较过早插和晚插整精米率有所提高,从黑龙江省气象条件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C时栽插为宜。(3)栽插密度、规格与詁质。日本、韩国等国优质米栽插密度,机插

4、22〜25穴/m2,每穴插:T4株苗,相当于黑龙江省的30.0cmX13.3cm或30.0cmX16.7cm的栽插密度。黑龙江省提倡宽窄行栽插形式,水稻宽窄行栽插形式是在原來的等距单行栽插基础上,只通过调整部分行距,改善稻田水稻生育环境,使水稻生育健壮,增加抗逆性。(4)土壤养分与品质。稻田施入冇机质,直接改善食品作用不明显,但由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产量,不降低食味。因此,优质稻栽培还是提倡施用有机肥。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素对稻米外观特性和食味的影响最大。基肥中氮素含量越多,米粒中粗蛋口含量越多,食味降低。追肥过晚,稻米中的蛋白质明显增加,

5、食味降低。优质稻栽培要求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单施氮索增加裂纹米和垩口,降低稻米透明度和米饭黏性,提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硬度。(5)断水早晚与詁质。优质水稻抽穗后25、30、35d断水,断水越早品质越差,产量越低。一般抽穗35d断水,有利于保证品质和高产。(6)倒伏与品质。水稻倒伏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严重倒伏的水稻整精米率减少13.9%〜17.4%,青米、茶米和碎米明显增多,品质降低。(7)及时防治病虫害。国外优质稻栽培都很重视水稻的病虫防治,特别是注意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以保证稻米的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耍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和低毒农药

6、,同时在栽培技术上避免施用大量氮肥,采取稀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5]。4优质水稻秧出合理管理(1)密闭期的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密封5〜7d,温度在32°C左右,如温度过低可延长2d,保温保湿不浇水。(2)绿化期的管理。秧苗变绿后二叶一心期,见绿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5辽8°C,超过28°C要在背风面小通风,当秧苗叶片旱,晚无水珠、床面干裂、中午叶片打卷中的一种情况出现时,应在早晨浇透水,同时测定土壤pH值。(3)炼苗期的管理。二叶一心期以后至移栽前,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实行昼揭夜盖,进入自然锻炼状态。当夜间温度达12°C时,可大揭膜

7、,全天通风炼苗。5适期收获,合理贮藏(1)收割期与品质。适宜收割期主要根据品种生育日数、抽穗后的口数和积温、稻谷水分以及成熟颜色确定。收割过早,增加青粒和未熟粒,晚割增加畸型粒和莫他被害粒。抽穗后的积温达到110CT1200°C为适宜收割期。(2)干燥与品质。水稻收割后,稻谷的适宜水分对碾米加工和贮藏起到很重要作用。以水分达到15%为宜。过分F燥,导致裂纹米和碎米,稻米光泽差,食味下降,重量减轻。6参考文献[1]邹德堂,赵宏伟,赵长山•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2]曹立勇,杨仕华•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

8、[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3]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4]凌启鸿,张洪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