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单元综合测试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

ID:42311209

大小:2.9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9-12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_第1页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_第2页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_第3页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_第4页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分单元综合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纲版·地理单元综合测试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单元综合测试三(陆地和海洋)一、单项选择题二、综合题说明:固定部分,直接套用即可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说明:固定部分,直接套用即可(2009·河北唐山二模)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解析】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由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C2.A(2010·临川模拟)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3~4题。3.若甲

2、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A.甲→②→⑨→①B.⑧→①→⑤→甲C.③→甲→⑦→②D.⑥→④→甲→⑤【解析】读图可知,甲洋流位于大陆西岸,且纬度是30°,若位于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甲洋流为暖流,但北纬30°附近的暖流都位于大陆的东岸,所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甲洋流为寒流,能够与甲洋流形成完整的洋流系统的是⑥→④→甲→⑤。【答案】D(2009·太原五中5月)读地球上某区域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7~8题。4.若甲洋流属于

3、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可能在()A.10°W,61°NB.150°W,4°SC.157°E,28°SD.143°E,32°N【解析】若甲洋流为暖流,该洋流一定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即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选项A符合。【答案】A(2009·郑州预测)下图为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地形区、气候或自然带、土壤对应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红壤B.南方低山丘陵—暖湿气候—红壤C.四川盆地—热湿气候—黄壤D.内蒙古高原—暖湿气候—钙质土【解析】华北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棕壤;四川盆地气候热湿,为紫色土;内蒙古高原气候干燥。【答案

4、】B(2009·郑州预测)下图为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5~6题。6.图中显示的信息()A.能反映各自的经度地带性规律B.只能反映各自的纬度地带性规律C.能反映非地带性规律D.能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解析】该图显示的信息能反映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但部分地区不能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答案】A(2009·安徽调研)王家坡U谷是庐山冰川U谷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冰碛物最多最典型的U谷。在近山麓处谷地变宽,两侧谷壁变陡,谷底为“V”字形谷地。结合下图,回答7~8题。7.下列区域中与图中具有相同地貌特征的是()A.阿尔卑斯山B.德干高原C.东北平原D.刚果盆地[解析]图中地

5、貌是受冰川侵蚀后形成,具有该地貌特征的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即选A。[答案]A(2009·安徽调研)王家坡U谷是庐山冰川U谷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冰碛物最多最典型的U谷。在近山麓处谷地变宽,两侧谷壁变陡,谷底为“V”字形谷地。结合下图,回答7~8题。8.王家坡U谷谷底为“V”字形谷地,影响该地貌的地质作用为()A.冰川的刨蚀作用B.流水的下切作用C.流水的搬运作用D.内力张裂作用[解析]“V”字形谷地是由流水强烈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答案]B(2010·杭州调研)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9~11题。9.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位于()A.玄武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C.大理岩分布区D.

6、花岗岩分布区[解析]峰丛、峰林和孤峰为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分布区。[答案]B(2010·杭州调研)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9~11题。10.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A.北美五大湖B.湄公河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D.“V”字形河谷[解析]图示地貌的成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与“V”字形河谷的成因相同;北美五大湖是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塔里木盆地的沙丘的成因是风力沉积。[答案]D(2010·杭州调研)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9~11题。11.图中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向斜B.背斜C.断层D.褶曲[解析]泉水为承

7、压水的排泄方式,可能沿断层面上升,所以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断层。[答案]C(2010·成都调研)当海面温度比较低,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水面的气层与空中的气层密度便产生较大差异,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高,再往上方,空气密度突然降低,光线透过时就会发生某种作用,导致当地海上岛屿、船只等景物产生变形并脱离海面,形成海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3题。11.材料所述的“某种作用”是指()A.大气对光线的反射作用B.大气对光线的吸收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