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

ID:42673013

大小:550.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9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_第1页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_第2页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_第3页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_第4页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一、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溶液或未知溶液)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二、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实质:H++OH-=H2O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有n(H+)=n(OH-)即c酸V酸=c碱V碱三.滴定的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所用的仪器是滴定管)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即滴定终点(

2、借助酸碱指示剂)四、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⑴选取指示剂的原则:①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灵敏②变色范围与终点pH接近例如,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l/l的盐酸溶液20.00ml。NaOH(ml)0.0010.0015.0018.0019.0019.9620.0020.0421.0022.0030.00溶液pH1.01.51.82.32.64.07.010.011.411.712.3⑵酸碱指示剂:指示剂对应溶液的颜色变色范围甲基橙橙色红3.1橙4.4黄酚酞无色无8浅红10红紫色石蕊紫色红5紫8蓝①强酸强碱间的滴定:酚酞

3、溶液或甲基橙均可,一般不选用石蕊(变色不明显)②强酸滴定弱碱: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③强碱滴定弱酸: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④通常选用颜色有浅变深的指示剂第7页共7页酸碱中和滴定实验(3)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色)指示剂操作酚酞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无色变为浅红色橙色变为黄色强酸滴定强碱浅红色变为无色黄色变为橙色五.中和滴定的实验仪器和试剂⑴中和滴定所用的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白纸)等。⑵酸(碱)式滴定管①结构特点:a.酸式玻璃活塞盛酸性溶液及碘水、溴水、高锰酸

4、钾、双氧水等强氧化性的溶液(不能盛放碱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HF)碱式橡皮管玻璃球盛碱性溶液(不宜于装酸性溶液,也不能装碘水、溴水、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强氧化性的溶液)b.有温度,零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最小刻度0.1mL,精确度0.01mL②规格:25ml50ml等③用途:中和滴定(精确测定);精确量取溶液的体积(两次读数差)(3)使用注意:a.滴定管应先检查是否漏水(方法),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用待盛溶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于装酸性溶液,及碘水、溴水、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强氧化性的溶液。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使塞子无法转动,也

5、不能装氢氟酸。c.碱式滴定管:用于装碱性溶液,不宜于装酸性溶液,也不能装碘水、溴水、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强氧化性的溶液。d.锥形瓶:是进行中和滴定的反应容器。使用前只须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也不必干燥,里面留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无须用待测液润洗。六、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和步骤(标准液:盐酸;待测液:氢氧化钠溶液)(1)检漏: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方法)(2)洗涤:滴定管:先用蒸馏水洗净后,然后分别用少量标准液和待测液分别润洗相应的滴定管2-3次;原则:少量多次。第7页共7页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锥形瓶:只须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也不必干燥,里面留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6、。也无须用待测液润洗。(3)取液:标准液:向滴定管中装入相应的标准液盐酸(盐酸注入酸滴定管中),使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上2-3cm。并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调节活塞使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不留有气泡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刻度处,准确读数,并记录初始刻度V初。待测液: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待测液注入锥形瓶中,(待测液的移取既可以用滴定管也可以用移液管注入锥形瓶。标准液只能用滴定管)。并滴入2~3滴指示剂振荡。将锥形瓶置于标准液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4)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

7、变化及流速(先快后满)至加入一滴盐酸溶液颜色由黄变为橙色(或粉红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停止滴定再读数。重复滴淀操作2到3次,取平均值,记为V终(5)读数三线合一,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线在一条直线上。(6)计算:重复上述实验操作2~3次,要求每次滴定所消耗溶液的体积误差不超过0.2mL,根据VHCl=V终-V初分别求出V1、V2、V3,再根据3次滴定所用标准液的体积,取3次的平均值。VHCl=(V1+V2+V3)/3代入:即c(NaOH)=实验编号C(HCl)mol/LV(HCl)mLV(NaOH)mL10.115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