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

ID:42709305

大小:39.5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0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_第1页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_第2页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_第3页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_第4页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发布时间:2010-12-2809:06作者:马戎  在一个多族群国家中,政府如何制定政策以引导本国族群关系的发展方向,对于这个国家的族群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创新,非常之重要。而正确的政策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对于世界以及本国的族群现象具有客观系统的认识,并对其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高瞻远瞩的理性判断。在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多族群国家中,族群之间的利益冲突、文化冲突通常都被非常小心地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内,使之无法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例如美国国内尽管存在着尖锐的种族、族群矛盾,但美

2、国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努力使得这些矛盾不会危及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政治实体的整体性结构。在其他多族群国家,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方法来极力缓和族群矛盾和协调族群关系。在控制族群矛盾方面,各国政府当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不乏失败的例子。如果一个国家在族群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架构上预留下某些隐患,那么当其最高领导层出现剧烈变动、基础性意识形态发生更换、政治大格局的结构与发展方向出现变数时,政府对各类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就很可能失去控制,此时各族群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就有可能迅速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并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已成为历史的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就

3、是典型的案例。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几千年来以汉族人口和汉人传统文化为核心,逐步包融和凝聚了四周许多族群,在上个世纪初即已形成了一个人口超过4亿、领土面积超过1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中国在近代虽然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军事、外交上处处被动,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不少领土,但凭靠着历史上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相互认同和民族凝聚力,依然牢牢地维系住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政治实体,并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中,使“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成为自觉的民族,进入现代国际政治舞台。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传统中对于族群的观念和

4、处理族群关系的策略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经过几千年历史进程的考验,证明其在凝聚中华各族群方面确有成功之处。  那么在族群观念和指导族群关系的方针上,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哪些不同之处?它们的观念和做法对于处理中国的族群关系能否提供一些借鉴?我们能否从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吸收一些古人的智慧,用来指导今天中国的族群关系?如何能够使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能够继续保持和发展内部的凝聚力,克服族群关系中可能出现的波折,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本文希望就以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族群”(Ethnicgroup)与“民族”(Nation) 

5、 人们在研究民族问题时,有两个中文词汇经常容易相互混淆,一个是“民族”,所对应的英文词汇应当为“Nation”,一个是“族群”,所对应的英文词汇是“Ethnicgroups”(或者Ethnicity)。在我们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时,“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在中文称谓的层次上并不清晰,所以我曾经建议保留“中华民族”(theChinesenation)的称谓,并把56个“民族”改称为“族群”,这与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族群(Ethnicgroups)在其内涵上大致可以相互对应(马戎,2001:156)。  从产生的时间和其包含的内涵来看,“

6、民族”与“族群”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含义的词汇。“民族”与近代出现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政治运动相联系。“族群”则指多族群国家内部具有不同社会发展历史、不同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等)和具有强烈内部认同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归类于“亚文化群体”[2]。参照日文对于西方文献的译法,上世纪初在中文里出现了“民族”一词,但用法并不统一,不同的人在使用中表达了不同的内涵,有时代表具有政治、领土含义的“民族”(Nation),有时代表反映文化特征的“族群”。这就混淆了这两个词汇之间的重要差异(马戎,2001:113-114)。当我们讲到中

7、国的56个“民族”和地方“民族主义”并把这些词汇译成英文的Nations(或Nationalities)以及Nationalism时,国外的读者从对照的英文词汇中很容易联想有权利实行“民族自决”并建立“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分裂主义运动,从而造成危害极大的误导。  “族群”(Ethnicgroups)作为具有一定文化传统与历史的群体,与作为与固定领土相联系的政治实体的“民族”(Nation)之间,一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别,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族群”在历史上也曾经据有自己长期

8、居住的土地并建立过独立的政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演变的。在这些极其复杂的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模式:  (1)多族群国家中的一个“族群”或族群的一部分(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