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27820

大小:253.02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7-08-01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科学海洋细菌的分离及抗水产病原弧菌的筛选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弧菌病(Vibriosis)是由弧菌属细菌(Vibriospp.)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爆发性弧菌病具有传播快,传染率高的特点,不仅给海水养殖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目前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最大的危害。其中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费氏弧菌(Vibrio.furnissi

2、i)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这几种细菌都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弧菌,并且具有感染对象广泛,对象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养殖基层对海水鱼类弧菌病的防治主要是依赖抗生素。虽然抗生素使用方便、见效快和疗效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盲目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养殖环境微生态,导致耐药性生物的产生,而且存在的药物残留也会危及人类健康。自从美国在1967年率先提出“向海洋要药(Drugfromthesea)”的口号开始,“蓝色药物”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目前已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到许多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许多分子结构新颖独特,是

3、陆地生物所不具有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抗生素存在的不足不断的认识,在未来的时间里细菌素将取代抗生素发挥其极其重要的作用。1925年,Gratia等发现大肠杆菌的V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能抑制Φ菌株的生长,随后Gratia和Fredericq对V菌株分泌物质进行分离研究目录,发现是一种物质在起作用,Fredrericq称这种物质为大肠杆菌素。这是首次对细菌素进行的报道,随后发现在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中这种现象。1928年RogersLA等首次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发现类似于大肠杆菌素的代谢物,1933年WhiteheadHR等从乳酸菌分离出一类细菌素,在1947年将其命

4、名为尼生素(nisin)。1952年,Jacob建议将这种细菌代谢物称为细菌素,并且用其产生菌来进行命名。Fredrericq等(1957,1963年)建立一系列完整的大肠杆菌素的检测、分析以及分型方法。同时Fredrericq及其同事对细菌素产生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表明产生细菌素的基因可以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中。DiMasi等1973年证明了产生细菌素的基因由一个可以转移的因子编码。1953年,由乳酸菌分泌产生的尼生素首先在英国上市,随后在48个国家开始利用尼生素,1988年尼生素通过美国FDA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2000年片球菌素PA-1作为一种肉

5、制品添加剂,可以杀死肉类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在美国及欧洲的国家得到应用。由于单一的细菌素作用范围窄,将多种细菌素混合使用作为食品保护剂能够取得更好的抗菌效果。近些年来由于细菌素在商业上的成功,许多国家掀起研发细菌素的热潮。毋庸置疑,来自海洋的活性物质必将解决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上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东海舟山海域深海底泥中分离筛选有抑制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及鳗弧菌的海洋细菌,旨在为后期进一步分析抗菌物质的性质及在水产病害防治的潜在应用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实验通过采集

6、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其中3株来源于水深79米下的表层海泥样品,分离得到分布在不同层次的海洋细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费氏弧菌(Vibrio.furnissii)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对这五种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目录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样品的的处理:

7、制备土壤稀释溶液2.涂布接种分离海洋细菌:分别取各稀释度的菌液0.1mL,涂布于平板静置后进行倒置培养。3.平板划线纯化及菌种保存:根据菌株生长速度及菌落特征,标记后无菌操作挑选菌株进行平板划线至纯化。已生长好的纯化菌种接种至空白斜面培养基上。4.简易菌种库的建立:将分离纯化好的海洋细菌观察记录其菌落特征,并建立东海舟山海域海泥细菌的简易菌种库。5.抗弧菌海洋细菌的筛选:采用滤纸片法,分别以鳗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费氏弧菌、创伤弧菌为指示菌,筛选抗弧菌海洋细菌。四、参考文献[1]吴后波,潘金培.弧菌属细菌及其所致海水养殖动物疾病[J].中国水产科学,20

8、01,8(1):89-93.[2]孙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