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 教学设计

23.马说 教学设计

ID:42806489

大小:19.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0

23.马说  教学设计_第1页
23.马说  教学设计_第2页
23.马说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3.马说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教学设计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于艺文学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教学重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学习过程一、导入激趣。讲故事《伯乐相马》导入。二.资料共享,检查预习(1)交流文体及作者资料。“说”是我国古代托物寓意的一种议论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就是“谈谈”的意

2、思,“马说”即谈马、论马。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简介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检查字词三、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翻译背诵课文。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3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四、美文三读:一读:准要求:读准音,读准节奏。1.欣赏课文录音,注意读音,

3、节奏。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3.自己边读边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二读:通要求:通文意,析主旨。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解释重点词语。2.疏通全文,并找出主旨句。按上面要求检查,交流。(看大屏幕)①解释重点词语。②了解特殊句式。③对照注释,疏通全文。④齐读全文,找出中心句。三读:悟要求:理解感悟文中的寓意。1.这篇文章是如何围绕论述的?小组讨论,明确文章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你读出了哪些寓意?(1)小组讨论: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4、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概括寓意。千里马——人才(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伯乐——识才之人(让人发挥作用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3)诵读课文,体会写法。3在诵读中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五、迁移拓展我们如何认识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同学们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六、布置作业1.围绕“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200-300字的小短文阐发一下自己的观点。2.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有关马的故事,积累有关马的成语。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