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

ID:42864409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_第1页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_第2页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_第3页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_第4页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治视阈下当代中国基层维稳有序运行制度逻辑[摘要]在法治框架下实现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良性互动是我国基层维稳机制有序运行的逻辑起点。然而,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内在缺陷常致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处于对立状态,民众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与基层政府进行激烈抗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更多基层社会失序问题。因此,必须在充分审视我国现行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缺陷的基础上,在法治框架下努力实现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合理重构,从而有效调和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法治;基层维稳;基层维稳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5-0033-07伴随社会转型而出现的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的不断分化,中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发展态势。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对立对既有的基层维稳运行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但造成基层社会局部领域的失序状态,而且也使基层维稳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基层社会发生的信访(上访)潮和群体性事件充分表明,非法治化的基层维稳运行实践①,不仅未能有效实现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相反,还造成基层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严重对立甚至冲突[1

3、]。本文以构建法治化的基层维稳运行机制为突破,实现政府维稳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分析为视角,论述法治在实现基层维稳运行机制有序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一、当前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缺陷分析基层维稳机制有序运行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要实现基层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良性互动,即维稳与维权的理性博弈。从中国当前基层维稳的发展态势来看,对基层政府维稳的行为约束必将越来越严格,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趋向压缩,而民众的诉求表达意愿将越来越强烈,这意味着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围绕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将展开一场艰难的博弈。由此可见,“基层维稳运行机

4、制必须受到经济、政治、宪法、法律的多重支持与调控,才能确保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的动态均衡。”[2]但在我国实际的基层维稳运行实践中,由于基层政府与民众一般都没有依据法律规则采取维稳与维权行动,在'‘基层政府一一公众”二元维稳主体架构中,基层政府采取的是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组织与资源优势进行非制度化的维稳行动,从而导致与民众的维权行动产生非理性的博弈状态。其实,基层政府在维稳中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与强势地位本身并不是阻碍维稳机制有序运行的核心要素,关键在于有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则来有效约束基层政府的非理性维稳行为。如果有这样

5、的法律规则来约束,基层政府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与强势地位并不会对维稳机制的有序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我们现在尚缺乏这种通过法治有效约束基层维稳主体行为的规则体系,基层政府对法律规则体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规避,使得基层政府在维稳过程中缺乏与民众进行理性沟通和平等对话的行动逻辑。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对基层政府维稳行动进行有效的行为规范,还对基层政府一公众非理性博弈的协调、有效营造化解社会冲突的制度空间造成了不良影响。(一)缺乏有效确立维稳行动逻辑的行为规范造成基层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处于对立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确立有效的

6、维稳主体行为规范,从而导致基层政府在应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不断突破民众能够容忍的心理底线,采取非理性的维稳行动,使维稳与维权的对立更加激烈化。从现有的基层维稳机制运行的社会环境看,以国家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决定性”的维稳运行机制已经遭遇重重危机,法律规则已逐渐成为有效确立基层政府与民众行动逻辑的重要行为规范。三个原因使得现有的基层维稳机制缺乏有效确立维稳主体行动逻辑的行为规范,应当为法治化的维稳运行机制所替代。第一,政府主导型的维稳机制难以确立有效的司法制约与阻隔机制。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之间如果缺乏司法的有效

7、阻隔,不仅造成双方的直接对抗,也导致基层政府和民众只能依赖于非理性的博弈方式。在这一意义上,必须用法治化的维稳机制替代传统型的维稳机制,才能防止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失控。第二,通过自上而下的维稳考评机制不仅有利于增强基层政府的维稳责任,也有利于中央政府不断规范基层政府维稳行为的边界、强化中央与地方纽带的重要方式。借此,中央政府能够克服或缓解维稳过程中存在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助于对基层政府是否能够有效贯彻中央的维稳意图实施有力监督。但在公民社会及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依据行政化的维稳考评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8、必须依据法律规则才能对基层政府进行有效约束和控制。第三,非法治化的基层维稳运行机制无法为百姓的维权提供可确定的预期,反而强化民众的这样一种错误认知:自己所表达的诉求之所以难以得到基层政府的有效回应,原因在于基层政府不依法办事,只有诉诸更髙层,才能使基层政府在高层压力下予以积极回应或及时解决。就此而言,非法治化的基层维稳运行机制虽然有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合法性,但基层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却因此遭遇危机,维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