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ID:42975569

大小:772.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9-26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_第1页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_第2页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_第3页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_第4页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渐进式——最常见、典型模式突发式机遇式1、渐进式最典型、最常见的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特点: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渐进过程经历了由朦胧的犯罪意向到形成清晰犯罪心理的过程从产生不良欲求到形成犯罪决意,具有明显的预谋性。两种类型的渐进式类型一,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往和违法尝试,逐渐发展出犯罪心理。这类型人社会化经历错误或者社会化不完全,形成不良人格,难以矫治。类型二:早期并无劣迹,社会化过程无明显缺陷,已

2、被视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但是在其人生经历的某一阶段,由于经不起诱惑,或受到错误思想的腐蚀,逐渐腐化堕落形成犯罪心理,走上犯罪道路。第二种类型的渐进式犯罪,犯罪人初犯的年龄一般较晚,恶习相对较浅,矫治可能性高一些。但是,一旦变成惯犯、累犯或者罪行十分严重,则犯罪心理稳定,矫治困难。个案1:2009年12月25日,因犯受贿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原局长李幼祥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个月。法院判决确认,李在担任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房产公司负责人、建筑承包商等人在工程监管、验收、工程款支付及征地、项目建

3、设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10万余元。浙江国土系统一年67人落马官员贪腐暗推房价高企2、突发式是指犯罪人事先并无劣迹和预谋,因突然发生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情况,或者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而迅速的萌发犯罪心理,产生犯罪行为。犯罪意向到犯罪行为,时间短,有突发性通常对事情发生缺乏预见性,一般无预谋犯罪心理形成具有情境性犯罪人情绪性较明显2007.4.20,昆明市发生了一起因夫妻感情纠纷丈夫用菜刀砍杀妻子的血案,在砍伤妻子和她的朋友后,犯罪嫌疑人张红波关上房门,手持凶器,打开液化气罐与警方对峙。最后割颈自残。突发式犯罪的心理分析:行为人心理品质的缺陷导致。

4、行为人社会化水平低,不足以应付突发情况,导致犯罪。常见的突发式类型一:由于人际关系引起:情况突变,冲突加剧,行为人不能自控,激化情绪,采取暴力行为,加害对方,构成犯罪。类型二:由特定的氛围引起:在一定的环境和气氛下,在场者情绪激动引发群体性的骚动,部分人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而萌发犯罪心理,造成犯罪。3、机遇式是指行为人在接触有利于实施犯罪机遇之前,没有犯罪意图,只是在接触了这种机遇后,才产生犯罪心理,或者突然起意而犯罪关键在于:犯罪机遇的出现,诱发行为人的行为动机,做出犯罪行为。此类犯罪人虽然事先没有犯罪意图,但是一般都属于品德不良的人。经不起诱惑。例如:

5、黄昏,一个老人经过一片人烟稀少的小路,怀有谋取不义之财的人在这条路上游荡。傍晚,几个大学生在荒芜人烟的大罗山上行走,而有一些好逸恶劳,想着找点钱花的人在山上游荡。深夜,一个女性独自回到租住的地方,路上行人稀少,租住的房子十分偏僻,四周充满了流动性人口。二、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即内外化机制理论。内化机制:主体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影响,形成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外化机制:从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个体犯罪心理内化的过程不良的交往与模仿——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消极信息与个体原有的不良心理吻合,使不良心

6、理进一步恶化为犯罪心理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反社会人格违法尝试获得体验,自我强化过程,由一般的品德不良发展犯罪心理的决定性一步。犯罪意向(即由不良的需要引起的违法犯罪的冲动、意图或行为倾向)的萌发,标志犯罪心理的正式形成几个概念:犯罪意向:由不良的需要引起的违法犯罪的冲动、意图或行为倾向。不健全人格:由于经历了不完全社会化或错误社会化而形成的不成熟人格。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是指在犯罪心理的影响或者支配下实施的,由犯罪心理到发动犯罪行为,是一个外化的过程。犯罪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犯罪情境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心理互动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犯罪行为产生犯罪心理+犯罪情

7、境犯罪行为一、犯罪情境犯罪情境是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意识到的,对发生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区别:犯罪情境与犯罪环境:即时性犯罪情境与犯罪机遇:中性VS.有利条件犯罪情境的几个方面:侵害对象:惯犯和累犯——主动寻找侵害对象,制造犯罪情境;初犯和偶犯——在自然存在的侵害对象(包括人或物)下诱发犯罪动机,实施犯罪行为现场条件:犯罪行为实施现场的时间、空间、物质环境等因素现场气氛:影响犯罪人是否产生心理压力及其程度二、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1、犯罪行为发生前的心理互动显露性心理冲突: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明朗化的、公开化的直接对抗状态。两人直接的利害冲突或出于对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