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ID:4302849

大小:5.45 MB

页数:133页

时间:2017-11-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讲:宋曲霞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画家,《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姚淦铭,苏州吴江人,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主讲人之一王蒙,当代著名作家,《青春万岁》作者绪论一、关于“文化”1、什么是“文”?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下》2、什么是“化”?本义:变化、生成、造化,所

2、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引申义:风俗、风气的教化,如成语“潜移默化”引申为:文字、文章;礼乐制度;精神修养;美、善、德行等,如成语“文质彬彬”。3、“文”与“化”的并联使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将“文化”合为一词使用是西汉刘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古人对文化理解:“以文教化”4、西人”文化“一词的含义:拉丁文“culture”——耕种、培育、教育、发展、尊重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行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美国文化学者克

3、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发表《文化的概念》指出:“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5、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冯天瑜:“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简言之,文化的本质: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6、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文化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文化的结构(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物态文化: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制度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行为文化:在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心态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狭义文化:人

4、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记忆”。敦煌藏经洞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更伟大的唐代。就是这5000个字,在人类历史上处于极高的精神地位。二、关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注意几点: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和国度的特色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

5、的,保留在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对现在社会仍有影响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有助于认识我们民族自身2、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3、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中国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中国气候的三个特点: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明显三是大陆气候强温度的变化:湿度的变化: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是气候与节气文化二是气候与中医文化三是气候与诗词气候与其它文化方面的影响,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气候的寒冷对我国的衣食住行、风俗习

6、惯、文化的产生也有影响,如生活中很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字:寒士、寒俊、寒舍、寒门、寒窗、寒衣、寒暄、心惊胆寒、尸骨未寒等2、地形、地貌:特征:(1)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的风格一是雄伟,如泰山、喜马拉雅山;二是险峻,如华山;三是幽深,如青城山四是奇特,如黄山五是秀丽,如峨眉山(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3)三面是山,一面临海;中国的地形地貌对文化的影响:(1)中国的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富特色的中国山水文化。(2)中国的地形地貌,使中国文化更多地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的地理环境1、疆域2、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

7、区域(1)夏:开始按地区划分居民,“芒芒禹迹,画为九州”(2)周:分封制——“封邦建国”,“受民受疆土”(3)秦:郡县制(3)西汉:汉初是“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实行“州郡二级制”(4)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5)隋唐:隋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后期设节度使(6)宋:路府州县四级制(7)元朝:行省制度(8)明朝:全国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9)清朝:分省府县三级,全国有十八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