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ID:43092518

大小:265.3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29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_第1页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_第2页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_第3页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_第4页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讲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和平(1815-1854)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二、维也纳体系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三、维也纳体系的解体总体特点维也纳体系下国际秩序的两大原则是君主制度的正统地位和大国均势,其制度基础是“欧洲协调”。维也纳秩序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欧美的革命和独立运动,二是“东方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上,英国和其他大国之间矛盾;在第二个问题上,俄国和英、法、奥、普都有矛盾。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最终导致欧洲协调失败和维也纳体系解体。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1814-1815)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标志: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1.维

2、也纳会议2.维也纳会议的补充1.维也纳会议1814年10月-1815年6月。第一次欧洲全体国家都参加的国际会议。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是会议主席。英、俄、普、奥四国主导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原来的政治秩序——君主制度和大国均势。会议遵循两个原则:正统主义原则和补偿原则。各国在第一个原则上形成一致,在第二个原则上存在严重分歧。正统主义原则法国提出,恢复革命前各国君主的正统地位和领土范围。在这一点上,各国形成一致。补偿原则以维持均势为目的瓜分领土,尤其是弱国领土。争夺的焦点是波兰和萨克森问题。在这一点上,各国矛盾重重。俄国希望得到华沙大公国(原波兰一部分),普鲁士想得到萨克森。遭

3、到英、奥、法的反对。会议陷入僵局,最后俄、普让步,俄、奥、普瓜分波兰,普得到萨克森的大部分。(2)会议后的局面恢复了君主制度和大国均势。英国获得最大的海上殖民利益;俄国获得欧陆利益最多;法国恢复到革命前的疆界;德意志成立了德意志联邦;比利时并入荷兰,挪威和瑞典合并为一个王国;瑞士为中立国。(3)会议建立的国际规范A.废除奴隶贸易B.新的外交惯例C.国际河流管理制度2.维也纳会议的补充(1)《神圣同盟条约》(2)《四国同盟条约》与“欧洲协调”(1)《神圣同盟条约》性质:君主的联合体。1815年9月,俄、奥、普三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普王菲特烈·威廉三世)签订《神圣同

4、盟条约》,巩固维也纳体系。这个同盟是开放的,因此其他欧洲国家的君主都参见了这个条约,只有英国国王因受宪法制约而没有参见。该条约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维护各国君主制度的稳定和欧洲的和平。条约没有规定盟国的具体义务,只表达了合作的决心。因此没有实质性内容。该同盟的三个成员在随后的欧洲政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联合镇压革命运动。(2)《四国同盟条约》与 “欧洲协调”性质:军事同盟。1815年3月拿破仑返回巴黎(”百日政变“),6月滑铁卢战役,11月英、俄、奥、普签订该条约,规定:(1)在法国驻军,驻军司令由英国威灵顿公爵担任;(2)决定四国定期召开会议。这种定期协商机制就是当代首脑会议的原型

5、,当时称“会议外交”,又称欧洲协调(ConcertofEurope)。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建立了一种多边危机管理机制。1818年法国也加入四国定期会议,从此欧洲协调就是五大国之间的合作机制。二、维也纳体系面临的挑战和 危机(1815-1841)1.欧美革命和独立运动的冲击2.“欧洲协调”的危机3.“东方问题”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1.欧美革命和独立运动的冲击二十年代:西班牙革命、葡萄牙革命、意大利革命、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希腊独立运动、拉美独立运动。三十年代: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8月比利时革命;9月德意志部分邦国革命;11月波兰革命;1831年2月,意大利部分地区革

6、命。四十年代: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德意志各国的革命(三月革命);英国发生了工人的宪章运动。(1)时代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制度交替阶段,政治权利和财富分配不公,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受到压迫,要求改良或者革命。(2)时代思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各国对民主思想和革命思潮的压制:“梅特涅制度”(MetternichSystem)黑格尔(1770-1831)马克思(1818—1883)(3)革命性质和结果性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殖民地反对宗主国殖民统治。结果法国先是

7、建立了第二共和国,然后建立了第二帝国(形式是皇帝专制,但金融资产阶级是支柱)。在德意志,除了奥地利之外,多数邦国保留了革命时期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度,普鲁士国王在1850年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欧洲协调的危机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应对欧美革命和独立运动,“欧洲协调”召开了四次会议。有两个特点:(1)梅特涅的主导地位(梅特涅时代、梅特涅体系);(2)五大国发生严重分歧。奥、俄、普、法支持干涉内政和革命、独立运动,英国反对。所以,“欧洲协调”的裂痕首先是在神圣同盟和英国之间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