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通论05

文史哲通论05

ID:43212312

大小:6.86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10-03

文史哲通论05_第1页
文史哲通论05_第2页
文史哲通论05_第3页
文史哲通论05_第4页
文史哲通论05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史哲通论0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史哲通論04甲骨、青銅器與漢字的演變3目錄一.漢字的起源1.漢字起源的傳說2.早期陶文3.漢字起源於圖畫二.甲骨學與甲骨文1甲骨出土和甲骨文的發現2.甲骨刻辭分類和內容3甲骨文的特點4甲骨文欣賞5.甲骨辨偽三.青銅器與金文1.青銅器的名稱及種類2.金文的特點3.金文欣賞4.青銅器辨偽四、其他1.鳥蟲書2.璽印文字貨幣文字陶文3.簡帛文字4.石鼓文詛楚文三.青銅器與金文1.青銅器的名稱及種類2.金文的特點3.金文欣賞4.青銅器辨偽三.青銅器與金文1.青銅器的名稱及種類1.烹炊器:鼎、鬲(lì)、甗(yǎn)等。2.設食器:簋guǐ、盨xǔ、簠fǔ、敦du

2、ì、盂、豆等3酒器:尊、卣yǒu、方彜、罍、瓿bù、壺、觚、爵、觶zhì、角、斝(jiǎ)、觥gōng、盉hé等。4.水器:盤、匜yí、缶、鑑等。5.樂器:鐘、鼓、鎛、鐃、錞chún于等。6.兵器:戈,矛,戟,刀,劍,鈹pí,殳shū,鉞,鏃,盾,冑,我等。7.車馬器:鑾、軎wèi、镳biāo、銜、當盧、馬冠等。8.工具:斧、錛、鑿、削、鋸、鏟、臿chā、鐝、鐮、刀、鎒等。9.度量衡:尺、量、權、衡等。10.襍器:鏡、帶鈎、燈、建築飾件、棺槨飾件等。鼎相當於現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鬲(lì)煮飯用:一般爲侈口、三

3、空足。甗(yǎn)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爲甑,置食物;下部爲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甑爵(jué)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鋬(把手一)斝(jiǎ)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觚(gū)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觶(zhì)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兕觥(sìgōng)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卣(yǒu)盛酒器(是盛酒器

4、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爲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盉(hé)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鋬之間有鏈相連接。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壺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簋(guǐ)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爲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敦(duì)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豆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

5、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鉞衣帶鈎權盤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青铜器-史墙盘匜(yí)《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後有鋬,有的帶蓋。盂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罍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

6、、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簠(fǔ)古書裏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盨(xū)盛黍,稷,稻,粱用。由圈足簋发展而来,一般成偶数组合。多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角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方彝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彜上還帶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三.青銅器與金文2.金文的特點目前所見考古發掘出土的有銘青銅器,以殷商晚期爲最早,但有少數傳世的二里岡上層期的青銅器卻鑄有銘文。屬於早商的二里岡文

7、化時期,在青銅器上有銘文是應予肯定的。發現甚少的原因首先應該是由於此時期在青銅器上鑄銘尚未成爲風氣。其次也與迄今很少發現較大型的、保存完好的二里岡文化時期的青銅器墓有關。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是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的,到周代達到高峰。先秦稱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由于鐘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里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過去也有人稱金文為“鐘鼎文”。商代銅器上的銘文多數只有一到五六字,只有少數銘有較長的銘文,但時間已到了商代晚期。其中字數最多的如我方鼎銘文,不包括銘末“亞若”有41字,就是長銘的代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邲其三卣也有長銘,

8、如四祀卣銘文字數即達42字。這些較長的銘文內容多涉及商晚期重要戰事、王室祭祀活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