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ID:43606671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无忧jiaoxue5u.taobao.com您身边的教学资源专家!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中国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关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新视野。本单元概述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一般来说,物质生活指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精神生活指文化娱乐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本单元依据课标要求

2、,把最能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分为三节。其中第一节《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将“衣”、“食”、“住”和风俗习惯放在一起,进行系统概述;第二节《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将在近现代史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最为突出的交通通讯单独提出来,进行重点阐释;第三节《大众传媒的变迁》,则选择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东西,阐述其影响。社会生活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教师授课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全方位介绍,因此,教师切记不要漫无边际地展开,要有选择地进行阐述,理出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是最为关键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中

3、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和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另外,教师应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结合内外因、全面审视历史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历史在学生的头脑中流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活跃起来,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在全面认识历史的基础上,间接获取认识社会、实践社会的经验。专题学法指导:学习本专题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古代服饰与近现代服饰的

4、异同,可以加深对服饰变革的认识;通过比较古代交通、通信、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变革的认识。还要注意同当前热点问题相联系。如联系磁悬浮列车的开通,理解交通工具的革新。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近代服饰女子:旗袍特点:多样化、地域性差别大物变化中的男女服饰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和连衣裙质现代服饰“文化大革命”:国防绿军装和中山装生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由封闭走向开放活和中国饮食文化:发达,四大菜系影响大社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传入

5、,西式糖果会西方饮食传入糕点和饮料备受欢迎习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引入百姓餐桌,西俗菜西点成为饮食组成部分的演进特点:城乡差异大;北方以四合院为主变居室建筑的演进传入:首先出现在租界迁西式住房传入影响:中国居室建筑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婚姻风俗:婚姻自主、礼俗删繁就简习俗风尚的变革丧葬礼仪:趋于简化、带有强烈西方色彩其他风俗:变化大、呈现新旧并存特点1、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它的影响下发

6、生改变。(2)内容物质生活的变迁包括“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居室建筑的演进”。社会习俗的变迁指的是“习俗风尚的变革”。2、服饰的作用及其变化的阶段性(1)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的作用之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还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2)阶段打包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素材下载jiaoxue5u.taobao.com优质课视频教学无忧jiaoxue5u.taobao.com您身边的教学资源专家!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

7、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3、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四大菜系形成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活动的活跃提供了前提,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适应、趋时、吸收和创新是根本。中国四大菜系:鲁菜、

8、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