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ID:43805801

大小:1.78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0-14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_第1页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_第2页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_第3页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_第4页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外部环境消化系统营养物质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粪细胞外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食物液体废物(尿素尿酸)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神经调节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也叫________。电信号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_____________电信号化学信号激素调节由______器

2、官(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通过____作用于特定的__器官或__细胞的一种调节方式。基本调节机制是_____。激素调节的特点:内分泌靶靶反馈化学物质体液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____________),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概念CO2、H+等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_______人和高等动物以_________为主,体液调节受__________的控制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区别地位作用

3、途径反应速度作用时间作用范围主辅反射弧体液运输迅速、准确比较缓慢短暂比较局限较长比较广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大脑皮层冷觉物理方式调节垂体激素调节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大脑皮层热觉体温恒定的原理体温的平衡:

4、产热=散热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肝脏、骨骼肌最多)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呼气、排尿、排便(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体温恒定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增加大脑行为调节(增减衣物)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兴奋兴奋刺激体温增高体温降低处于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立毛肌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2、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

5、耗氧量发生的变化是()A.均增加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C.均减少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D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_____多于______,引起体温降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_____多于______,引起体温升高.(中暑)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散热产热产热散热4、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A、大量神经末梢B、皮下脂肪组织C、大量汗腺D、皮脂腺C摄入量/ml排出量/ml来自饮水1300来自食物900来自物质代谢300由肾排出1500由皮肤排除500由肺排出400由大肠排出100共计2500共计2500水的

6、平衡调节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的形成(1)血液流经肾小球,从血浆中过滤出一些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滤液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终尿.与原尿相比,质和量都发生很大变化.(2)原尿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处,99%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而代谢产物很少被重吸收.(3)肾小管、集合管除重吸收外,还有分泌作用,即分泌H+、K+进入尿液.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_____渗透压感受器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抗利尿激素垂体尿量渴觉饮水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食物过咸释放-+-++若饮水过多,人体又是如何调

7、节的呢?升高下丘脑二、无机盐的平衡来源:食物排出:尿液汗液粪便1、钠:特点:排出量等于摄入量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2、钾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来源:食物中的K+(2~4g/d)排出:主要经肾形成尿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无机盐的平衡主要来源去路体内存在部位排出特点钠食盐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大肠排便主要在细胞外液中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食物①肾脏排尿②大肠排便主要在细胞内液中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分泌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吸钠泌钾肾上腺(+)(-)钠和钾的调节醛固酮(+)(—)血Na+降低血K+升高血Na+升高血K+降低肾小管、

8、集合管吸Na+排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