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ID:43848420

大小:58.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5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_第1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_第2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_第3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_第4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胡适【教学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检查复习5’引导学生回顾: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母亲的。二、新授25’(一)简介作者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2、梁实秋先生生于北京.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以后曾在清华、北大等大学任教。1949年他赴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写的《》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次。这本书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作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沉稳、通达、幽默的性格,酿成了一种独特的文调,这种文调尤其切合中年人的心境。在艺术处理上,繁简、浓淡、文白、雅俗他都处理得很得体,颇具大家风度。(二)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三)检查自读情况,完成下面作业:1.给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有棱有角椭圆形狞笑油渍瓢淘汰鼾声敷衍鼻涕荪

3、琅琅上口胡诌冗长删削扑拙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突兀矫健孑孓玉箸2.解释下列词语:惟妙惟肖:有板有眼:勃然大怒:惟妙惟肖:有板有眼:勃然大怒:按捺不住:眉飞色舞:抑扬顿挫:朴拙:突兀矫健:3、文章分四部分,以__________的手法刻画了形象。概括下列各部分段意: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以之笔描写先生之可笑之处和可畏之处。第三部分:(7—11)以褒扬之笔描写先生。第四部分:(12)。

4、(四)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第一二部分:1、作者为什么一开头就交代遇见老师的时间?强调“印象最深”,“受益”“最多”。2、两个“最”字有什么作用?强调老师,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3、开头强调“印象最深”,“受益”“最多”,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知识积累为你打开一扇窗  ——出“形”入“神”读散文  顾永丰  阅读散文时的出“形”入“神”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其次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  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育星教育网——中

5、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前人的精神文化遗产,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回响”和“发展”,我们更主张自主阅读、评价阅读和创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散文作品进行不断地思考与创造,这才是阅读散文的本质,是阅读的“神”。阅读散文时要学会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近作者的创作时代,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学会与文本对话,紧扣文本探讨问题

6、;学会与老师和同伴进行对话,既要读出共性,更要读出个性,读有所获。譬如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我们就要去探究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真正原因:1927年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这几天

7、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作《荷塘月色》。因为不宁静,就要去寻找宁静;因为不宁静,才会沉醉于短暂的宁静之中。理解了这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所写的“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宁静,如此让人沉醉,又如何要感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是针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而言的。散文取材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空的

8、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阅读散文时若能出“形”而入“神”,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旨,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里重点介绍两种方法:  “文眼”切入法。散文在形式上显得很散,但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并有极强的概括力的词语或句子,这样的词语或句子就是“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