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

ID:43917129

大小:26.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_第1页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_第2页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_第3页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_第4页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旧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定理、公式板书给学生,让学生记住,然后讲解例题,再出几道题给学生做,最后再反复讲解,结果考试时,许多学生对于老师讲过多遍的题目却思路混淆,错误百出,考试后,老师对于这种结果大伤脑筋,百思不得其解。实质上,这种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有很多弊端,学生没有经过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更谈不上真正的理解。何来灵活应用与创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犹如一枝新秀脱颖而出,倍受青睐,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渗透贯穿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2、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思想、研究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应用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终身受益。研究性学习应该渗透贯穿于我们的常规教学、习题教学、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各种数学学习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乃至整个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上课就叫学生自己看,自己学,而是要精心构思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采取学案等形式)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再应用获得的结论去解决其他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性的学,创造性的用。这就要求老师做到

3、“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精心设计、引导,多联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多给学生一定的思索、想象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创造性的点拨、辅导,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索并研究问题,并激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并研究其中的规律。比如,在学习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是这样设计学习新内容的几个环节的:举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1

4、)同学们认真审题思考,尝试独立解决上面问题。(大部分同学通过已学知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了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考虑能不能根据发现的等量关系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容易列得)(3)那我们怎样解这个方程组呢?比较⑴、(2),充分思考、讨论后发言,并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是把不会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会的知识,也就是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根据这种转化思想学生更容易找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办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把它转化为我们已经会解的方程元一次方程)(4)思考,

5、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化二元为一元呢?即达到消元的目的呢?(5)学生充分思索、讨论后点拨,你能从其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把其中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吗?(6)结合你得到的结果,思考,你能完成(4)的要求了吗?你主要通过什么方法达到消元的目的的?(代入一即代入消元法)(7)解出一个未知数后,怎样求另一个未知数,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哪一种最好?(8)最后得到的未知数的值应写成怎样的格式才是方程组的解,并板书示范(9)你能验证你得到的解得正确性吗?然后,书写答案。(10)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归纳总结出

6、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和步骤。这样不是让学生一味听讲和练习,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去发现新的知识,新的问题,再通过观察、回想、比较、转化等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进一步确定解题的策略和方法,然后自己在方向明确的基础上动手尝试、计分析、解决I可题。充分体现“发现性的学,创造性的用”o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寻求一种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解题的每一步的理由、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极具创造性,有些甚至是我们老师也想不到的,这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的给予鼓

7、励、表扬和引导。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又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讨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创造性的用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以及前面所探索的规律解题;二是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是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和锻炼的能力,也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解题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尽快、更多学会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和途径,解题教学必须体现五个环节:读题一析题一解题一变题一悟题,才能做到创造性的用。但我们不能纯粹的为解题而解

8、题,枯燥的解题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所有的这些枯燥的东西如果赋予一定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极感兴趣的生活背景,那他们便会兴趣盎然,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将已具有的知识创造性的应用,我曾在这方面精心设计,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如:学完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单循环的乒乓球赛中,每两人比赛一场,每天安排5场,6天需要邀请多少队员参赛?一开始,学生感觉无从插手,我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