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

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

ID:43919542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_第1页
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_第2页
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_第3页
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扳吿税收流失类型及其治理对策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耍杠杆。然而税收流失的治理一直是普遍性的一大难题,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税收流失问题。逐年递增的税收流失规模不但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直接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机制,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同时使税收优惠政策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严重影响经济正常的发展运行。如何有效的控制税收流失的规模己经成为财税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浙江省税收流失现状的深入研究,对税收流失现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模式。最终意义不仅可

2、以从理论方面支持我国现有财税理论体系的完善,还促进和深化了各地区财税理论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加强税收流失问题的研究更有利于各地区在实践中提高税收效率,加强征管;有利于强化税收公平原则,缩小贫富差距,稳定地区经济发展,尤其对完善浙江省现行税收制度和其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预期冃标: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分析税收流失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对税收流失问题研究分析,对税收逃逸行为的分析,掌握税收逃逸行为的形成机理,从而得出完善税制、加强征管等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相关治理描施,为治理税收逃逸提供一定意义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而对税

3、收流失现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模式以控制税收流失现彖。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最早研究逃税的理论模型是[tlAllingham和Sandmo(1972)建立的,即《所得税偷逃析》,研究的重点是高税率是否会导致更高或更低程度的遵从。《所得税偷逃:一种理论分析》以“纳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了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即A—S模型,该模型分析了纳税人为达到预期效用最人化,如何在税率、被查获概率和罚款率的影响下,做出是如实中报纳税还是低申报所得逃税,以及低报多少所得的选择。为此,纳税人一方面通过隐瞒收入以增大效用,另一方面

4、又必须承担由于被处罚而引起的效用损失,因此纳税人应合理地巾报收入以达到预期效用最大化。在此Z后,T.N.srniivasan(1973)乂在其基础上创造了预期所得最人法模型。对有关避税、税收成本问题、税式支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出现了与偷逃税问题相结合来进行研究的趋势。Yitzhaki(1974)对A-S模型作了重要改进,对A-S模型作了修改,将逃税额作为罚款的依据,从而W-II1A-S-Y模型,并认为逃税额与税率负相关oSrniivasan.T.N.(1973)乂在其基础上创造了预期所得最大法模型。该模型对有关避税、税

5、收成木问题、税式支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出现了与偷逃税问题相结合来进行研究的趋势。HenkElffers,DickJ(1997)认为在税制设计时有意提高预扣税款可以提高税收遵从,因为人们往往将获得税款返还视为一种获得,而将补缴税款视为一种损失。Erard和Feinstein(1994)在模型中引入了不为利益所驱动的诚实纳税人,分析了其对均衡的影响。该模型的创新之处是不仅强调了纳税人申报决策的经济动机,而冃还考虑了纳税人的道德观念,借鉴了税收遵从的社会学、心理学观点。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主耍是对地下经济以及与此相关的税收偷逃

6、的规模进行研究。研究如朱小斌、杨缅昆(2000)主要分析我国地下经济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劳动就业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贾绍华(2002)在《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屮认为税收流失内涵是根据现行法律制度,在一定时期内,木应征收而实际未予征收或未能征收的各类税收;税收流失的外延主要包括偷税、逃税、骗税、抗税、避税、吃税、包税、欠税和越权减免税。易行健(2003)对我国的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的税收流失都进行了佔量,并用实证方法研究了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收入再分配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影响,根据研究的结论对于如何治理我国税收流失捉出了针对性

7、的建议和措施。李林木(2005)结合我国的实际对税收的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税收机制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第三方税源信息报告”制度、信息化的税源信息比对系统和税务审计选案系统的构思。他的研究较为全面,也给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杨得前(2007)对我国促进税收遵从度提升的条件、效果及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提高我国税收遵从度的理论模型,得出了税收道德与纳税遵从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3•参考文献[1J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2000.[2]龙昌华.我国税收流失原因剖析[J].商业经济

8、研究,2009(36).⑶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马拴友.青年经济家文浪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5]李林木.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6]林民.我国税收流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