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ID:43930928

大小:55.1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刺络拔罐联合刮疝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刮痂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黛力新,每日1片;观察组予刺络拔罐联合刮应治疗,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个疗程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种疗法对抑郁症均有效,两组间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2个疗程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2、3)[3]关于抑郁症单次或反复发作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郁证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评定总分8〜35分;(3)年龄18〜65岁;(4)患者自愿受试,能理解量表内容并全力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经专科医生诊断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近期有自残、自杀倾向者;(2)既往3个月内有酒精或药物滥用病史、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3)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1.2治疗方法1.2.1观察组刮瘀法:参考《刮应技术操作规范

3、》[6]采取相应的操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选取心脸至脾脸、中肮、气海、神门、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期门、太冲等穴位。患者取适合体位,暴露刮瘀部位,找准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均匀涂上刮痂油,施术者右手持刮痂工具,握住刮板厚的一面,刮痂时刮板与刮拭方向约呈45°〜90°,应用腕力以平补平泻法,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到外反复刮动(背部心脸至脾脸用双角刮法,腹部穴位和上下肢穴位用面刮法),力量保持柔和均匀,逐渐加重用力,一般每个部位刮拭10〜20次、3〜5mino对于一些不出痂或出痂少的患者,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不可强求出应。刮痂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

4、一般约4h左右,以避免风寒之邪侵袭,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刺络拔罐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选取心脸、肝脸、胆脸,脾月俞、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等穴位。患者选择好体位,检查所用罐具有无破损,边缘是否光滑,定好穴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快速用三棱针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每针间隔1.0cm,深度为3〜3.5位,仔细观察留罐时出血量。血少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在拔罐过程中,不可随意移动,以免火罐脱落。一般每次留罐10min左右。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mm,每个罐口面积

5、内点刺5〜7针,将火罐快速拔在刺血部[7]。刮痂和拔罐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避风、清洁,刮疝板和火罐及时消毒,一人一用1.2.2对照组单纯予以黛力新片口服(通用名称:氟哌嗟吨美利曲辛片,每片含氟哌廛吨0.5mg和美利曲辛10mg,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130126),用法:每日1片,早晨口服,药片完整吞咽勿咀嚼,连续服用4周1.3疗效观察1.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个疗程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为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应用最为普遍、最标准且经典的

6、量表,能较为敏感地反映抑郁程度。经过培训的两名评定者采用观察和交谈的方式对受试者进行评分1.3.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9]制定疗效标准。痊愈:HAMD评分减少275%;显效:HAMD评分减少250%,且0.05)(表1)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4个疗程后HAMD评分均有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刺络拔罐联合刮痂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前期疗效尤其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谷巍,周

7、雅然,金晓仙,等.益肾健脾法针刺治疗轻度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8):1585-1587.[2]刘义,张永华,金曼,等.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临床增效作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8):690-691.[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34.[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