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ID:4394194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_第1页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_第2页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_第3页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_第4页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摘要结合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专业人才缺乏、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儿点发展对策,以促进徽州区蚕桑业的发展。关键词蚕桑产业;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安徽黄山屮图分类号S8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4-0312-01蚕桑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超过5000年,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国分布范围广,经济效益较好,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户收入增加有重要意义。徽州区地处安徽省的南部地区,光照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十分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饲养的蚕体

2、健壮,产出的蚕茧品质佳。与周边地区相比较,蚕茧在市场上的售价一直较高。近年来,山于多种原因,徽州区的蚕茧市场发展陷入低潮,单价的降幅较大,很多农户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当地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现结合徽州区蚕桑产业的现状,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対策总结如下,以期为农户提供参考。1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1专业人才缺乏虽然蚕桑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大部分都是农民按照祖辈传下來的经验进行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缺乏对该行业专业知识及当前市场需求等情况的了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外岀务工,留在农村从事蚕桑生产的多为年龄

3、较大或者有残疾的农民,其综合素质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收能力不强,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1]O1.2规模较小当前桑农普遍经营规模不大,很多是以户为单位,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平均每户桑园面积仅为667m2左右。饲养蚕的数量也少,一般不超过2张,不仅在市场上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不强,且获得的收益在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中占比很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农户从事蚕桑养殖的积极性不强,很多仅仅将蚕桑养殖当成副业。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很多地方建立了相关的合作社[2],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技术操作不规范、管理松散模糊、资金不足等多

4、方面的原因,在产销运行过程屮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功能,效益不明显,农户加入的积极性也不高,很难在人范围内得到普及。1.3布局不合理在蚕桑生产中,很多桑园的布局不合理。一些主要产业为蚕桑业的地区,布局较为合理,有大面积的桑园分布;而作为黄山市工业基地的徽州区近些年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原先蚕桑发展水平较好的养蚕专业村,大多是地势平整、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现基本上都被厂房覆盖,桑园面积快速减少。新发展的蚕区,山于种植地较偏、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重、交通条件差等问题,导致栽桑养蚕比较效益低下,易形成快速发展、快速萎缩。1.4种养技术不规范为前栽桑养蚕过程中还存在着桑园混种粮

5、食作物,桑树修剪采取刀劈,施肥单一,掠夺式生产,桑园产量低,退化快,桑叶质量差等问题。在养蚕过程中,为了保证蚕体强健,需要多次消毒。而有些地区在前期布局时并未设立单独的蚕室,而是将仓库或储物间用来养蚕,消毒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增加了蚕体感染病菌的机会。2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2.1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科技含量蚕桑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耍措施即为培养具备蚕桑相关知识、责任心强、觉悟好的专业人员。首先,可以通过专家授课、短信、广播宣传等多种途径,在农村大力普及蚕桑相关知识,增加农户对蚕桑生产的认识。其次,対现有的专业人才,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3],促使其专业素养得到

6、进一步的提升。可以结合各地人才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以对其知识进行充实和更新;还可以鼓励其参加学历教育等,达到知识层次提高、知识结构更新的目的。再次,专业人才要经常参与到实践中,以确保理论知识得到运用,促使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2优化布局,促使规模化生产对新建的桑园要科学进行规划布局,将零散的桑园整合起来,尽可能地实现连片种植。对产量低、年代久远的桑园要做好改造、更新工作,以确保桑园内林分结构合理,实现高产。桑园周围不可种植粮食作物,且与工厂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污染。对于一些地区存在的蚕桑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可以通过转让、互换等方式流转桑园,出台

7、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户扩大养蚕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可以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润,有效降低单户养殖的风险。2.3加大扶持力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各方面的力量对蚕桑产业进行人力扶持,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建议将蚕桑产业纳入其中。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县专项资金以及个人或企业的投资用于蚕桑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对蚕桑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职能部门跟踪指导工作,适当发挥其行政干预作用,规范蚕桑收购市场,促进徽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4]。二是重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在生产中的推广利用,以实现桑园的高产化、品

8、种的优良化,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