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ID:44637381

大小:55.9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1页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2页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3页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4页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澜沧县蚕桑产业迎来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成本上涨,劳动力投入多、风险大,基础设施较差、劳动效率低,产业竟争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蚕业发展,只有打破传统模式、加大投入,提高养蚕集约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能力,走集约高效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才能实现澜沧县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蚕桑产业;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88-9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08-02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依澜沧江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县境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的7县(区)毗邻,与缅甸国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58个村(居)民委员会、1920个自然寨、2595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县总人口49412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97元,农民人均有粮338?,是一个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级贫困县。加快蚕桑产业发展,对调整澜沧县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

3、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澜沧县自2005年11月起步发展蚕桑产业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澜沧县蚕桑办和鑫源公司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将普洱市打造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蚕桑产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茧丝绸品牌基地”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机遇和“十一五”期间全县建设5333.33公顷蚕桑产业基地的目标任务,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紧密团结,相互配合,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蚕桑产业

4、发展,并获得显著效益。2010年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2466.67公顷,其中嫁接桑园566.67公顷;2014年全县蚕桑产业涉及9个乡(镇)、27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946养蚕户,全年养蚕5556张,鲜茧总产量204.6t,平均每张鲜茧产量36.8?,鲜茧总产值771.4万元,平均每张鲜茧产值1388.41元,优质茧率97.3%,户均养蚕收入8154元。桑园面积跃居全市第二位,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省政府已将澜沧县列为全省10个核心基地县之一。通过五年的种桑养蚕情况表明,种桑养蚕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收效长”的好产业,澜沧县丰富的土地

5、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不但适宜种桑养蚕,而且适宜饲养多丝量蚕品种,鲜茧产量高,茧丝质量好,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种桑养蚕的效益和希望,种桑养蚕积极性较高,种桑养蚕正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个新亮点。2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1劳动力大量转移蚕业发展定位不高由于澜沧县多为山区,农民收入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城乡差别较大,农村约有80%的青壮年劳动力已进城务工,家中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多数山区农村成了“空壳村”和“老幼村”。而蚕桑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实现高产、优质的蚕茧为目的,从栽桑

6、采叶到养蚕结茧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精心管理,如某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就会影响到蚕茧的产量、质量及蚕农的收入,劳动力价值就无法实现。并且,近几年来,甘蔗、咖啡等经济作物的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相对于蚕桑产业来讲,收入虽然少一点,但劳动力投入少、风险小;由此出现了老区的部分区域蚕农把土质肥沃的桑园改种成甘蔗、玉米等作物,只留下一部分土质较差的桑园来养蚕,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其它产业。在新发展的部分乡镇,因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其它产业,留守在家的农民无力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部分乡镇为了完成任务,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导致家家户户都栽桑,规模小而散、栽而不养、养而不精等

7、诸多问题,桑园及蚕室不集中,无法达到实施统一生产、统一技术和统一消毒防病的现代蚕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蚕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异性不能充分体现。2.2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年来,由于澜沧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绝大多数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较低。山区地块狭窄,不便于机械作业和车辆运输,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耕牛犁,物资及农产品搬运全靠人背,劳动力投入多、劳动效率低;而且桑园没有灌溉设施,干旱缺水时不能及时灌水,严重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再加上蚕农建设蚕室的投入能力不足,蚕与人共居,养蚕条件差,不能有效地实施消毒防病措施,日积月累,随着病菌的增

8、加及扩散,就会引起蚕病暴发,甚至导致蚕农绝收,将极大地挫伤山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