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

ID:43966315

大小:128.4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_第1页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_第2页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_第3页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_第4页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w.Sask.cn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如何切实防范金融犯罪的侵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本身的髙风险性质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冃大影响,决定了金融犯罪必然日益花样翻新,表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这应当引起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广大中小金业的高度关注。当前金融领域犯罪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一是跨国犯罪数量增加;二是内外勾结,作案群体化;三是通过相互担保、票据转让贴现、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相互参股等方式骗i取银行贷款;四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金融犯罪智能化;五是跨行业、跨领域

2、作案。我们对于金融犯罪活动的新动向,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见微知著,及时采取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控制金融犯罪的发生。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当前的金融犯罪具有与传统意义上金融犯罪不同的因素。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犯罪主体不同传统金融犯罪的犯罪主体人多为自然人,而且犯罪主体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身份条件。而新型金融犯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而且犯罪主体大多具有特殊的身份条件,属于智能型犯罪、职业上的犯罪。(二)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传统金融犯罪行为往往不直接涉及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社会危害

3、程度和对较低;而新型金融犯罪的社会危害后果具有延伸性和扩散性,社会危害程度也更加严重。1免费法篦咨询就上中顾法徨网L0(三)犯罪行为人身份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当前金融犯罪案件的犯罪行为人往往冇三类:一类是金融机构(储蓄所、信用社等)的负责人,一类是金融机构内部的财会人员,另一类是基层金融部门的信贷员。这些人员之所以能够犯罪,就是因为他们有职务或身份上的便利条件。金融犯罪的主要农现形式(一)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从事金融犯罪此类犯罪具有智能性、隐紙性、瞬时性、连续性等特征,使得这类金融犯罪活动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超

4、越传统上以国家领土主权为基础的司法管辖。主要表现为:一是非法进入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盗取银行资金或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害。犯罪分了利用网络固有的缺陷和管理疏漏侵入其内部,通过篡改数拯等方式将银行的资金占为己有。二是截获银行和客户之间交流的有关信息,直接在账户间非法划拨钱款。三是伪造或变造金融凭证实施经济犯罪。利用计算机伪造或修改的存折、対账单等金融凭证可以达到很高的仿真度,进而利用这些高仿真凭证实施金融诈骗,U经成为新的犯罪热点。(二)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我们通常认为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在带來便捷的同时也增加

5、了安全性。具实恰恰相反。业内人士指出,信用卡的使用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管理上的缺陷,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犯罪分子经常采用的诈骗手段主要是:冒用他人同时遗失的信用卡、身份证进行诈骗,冒用骗取或代人保管的信川卡进行诈骗,使川假身份证、假工作证办理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使用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2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三)利用贷款渠道的诈骗犯罪国内的改革开放使人民的&活水平大帼捉高,追求舒适、时尚、高品质的生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成为新的消费理念。社会主义

6、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和金融机构的改革又为这一理念的实现捉供了便捷。车辆、房屋等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应运而/在繁荣市场、活跃经济的同时,也为违法犯罪分了所觊觎,出现了贷款诈骗数量剧增、手法更新、隐患陡增的态势。有的犯罪分了伪造二手车价格评估结论书,高估高贷;有的犯罪分子虚报个人收入,编造还贷能力,达到恶意骗取贷款的冃的;有的犯罪分子以“投资咨询服务公司”Z类的中介身份作掩护招摇撞骗,通常为甲地注册,乙地作案,一旦得逞,或藏匿或逃遁,以逃避打击,或者重新注册,继续蒙骗作恶,危害社会;有的犯罪分子使用虚假的证明文

7、件诈骗贷款;有的犯罪分子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超岀抵押物价值担保诈骗贷款。中小企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金融犯罪广人屮小企业应根据金融犯菲产生的原因、规律、特点,对症下药,多角度、多渠道、多层面地防治金融犯罪的发牛:。(一)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开展岗位练兵原建设银行的董事长张某因“个人原因”辞职。屮国银行的普通员工翟某利川丁作之便,挪用银行资金600万美元用于赌球和挥霍,潜逃后被及时抓获。农业银行某分行工作人员与社会人员相互串通、勾结作案,通过挪用、虚开大额定期存单、办理假质押贷款、3QASK中顾㊉

8、迭偉囲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屋网违规办理贴现、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等方式牟取高息,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涉案资金累计98笔,金额高达1・15亿元。一时间,商业银行成为金融犯罪的“重灾区”。这些现象提示我们,从全社会看,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积极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金融犯罪,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从中小企业看,除了进行遵纪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