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

ID:43968488

大小:2.00 MB

页数:172页

时间:2019-10-17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_第1页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_第2页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_第3页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_第4页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白血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薄兰君一:定义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二、分类急性白血病ANLL: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LL:L1:小细

2、胞为主L2:大细胞为主L3: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胞浆较多,胞浆嗜碱性,空泡明显。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发病情况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为2.76/10万。占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恶性肿瘤第8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占第一位。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约5.5:1。儿童ALL多见,成人ANLL多见。慢性白血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见升高。我国CML多见,CLL少见。欧美CML少见,CLL多见。四、病因一、辐射损伤二、化学因素三、病毒因素四、

3、遗传因素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MD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五:病理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出血: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FAB分类AL---ANLL: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

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正常骨髓象AML-M0AL----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um)为主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um)为主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临床表现一:贫血早期即出现进行性苍白,以皮肤和口唇粘膜为明显,随着贫血的加重可出现活动后气促,虚弱无力等症状。二:出血以皮肤和粘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骨髓被白血病细胞浸

5、润,巨核细胞受抑制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三:感染多数病人有发热,热型不定,发热原因主要是继发感染。四: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浸润可造成患者肝、脾轻至中度肿大,肿大的肝脾表面光滑,质软,淋巴结肿大较轻,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等处。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腹腔淋巴结肿大有时可伴有腹痛。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尤以儿童多见。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骨痛:骨痛的主要原因与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长,压迫和破坏临近骨质及骨膜浸润有关。眼部:粒细胞白血病

6、形成的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是白血病细胞聚集而形成的局部包块。由于此类细胞内含丰富的过氧化酶,瘤块切面呈现绿色而得名。一般多侵袭骨膜、硬脑膜及韧带组织,最常见于眼眶,可引起不对称的突眼、复视或失明。口腔和皮肤:AL尤其是M4和M5,由于白血病细胞侵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脑实质和(或)脑膜时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其他浸润:睾丸、牙龈、皮肤等。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二:骨髓象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

7、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其主要特点有: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缓慢;白血病细胞浸润不明显,肝、脾一般不肿大;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未见或仅见少量原始细胞;骨髓象呈增生减低,原始细胞占30%以上。“裂孔”现象多数白血病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三: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学分型近几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白血病免疫分型已用于临床,使形态学上难于辨认的细胞得以辨认。可使90%的急淋和急非淋得到

8、正确分型诊断。细胞遗传学目前应用高分辨分带技术,发现80%患者有染色体组型异常,且与分型有关。例如:AML-M3,染色体t(15,17)。分子遗传学人们对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发现了一些特异的、与疾病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改变。MICM分型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合的分型,即MICM分型。血液生化改变:血清尿酸浓度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急粒不增高,而急淋常降低。诊断一、根据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血象及骨髓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