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ID:43968990

大小:162.3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0-17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_第1页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_第2页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_第3页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_第4页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杭深线客专07(004)1/18可动心轨道岔结构病害整治一、尖轨部分㈠位移不足病害病害表现:尖轨23#-34#枕范围内,道岔来回操动后出现小轨距,尤其在27#枕前后范围最为突出的情况,但是运用撬棍扳动或者脚踢均能明显改善。原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尖跟支距不良、滚轮尺寸不达标作用不良、尖轨底部与滑床板有卡阻、框架尺寸超标、尖轨硬弯或者尖轨后部出厂前预弯不足,另外就是尖轨三动电务扳动力过小、导致尖轨不密贴离缝。整治方法:1、检查整治尖跟支距。直尖轨侧35#(181.2)、36#(191.9)及37#-38#枕中间(208.6)支距(用卡尺或者钢卷尺检查两根钢轨作用

2、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括号内的标准值。如果不符合,尤其是181.2处不能大,一般以略小0.5-1.Omm为宜;191.9处不能小,可以略大0.5-1.0,同样37#-38#枕中间支距也是宜大不宜小。关键是要通过这两个扣件作用点,形成尖轨靠向基本轨的趋势,减缓尖轨靠向道心的趋势,以达到减少和改善位移不足的病害。整治方法:通过调整弹条扣件铁轨距块使支距达标和优化,然后通过调整硫化垫板下的缓冲轨距块将破环的轨距还原、达标。2、检查整治尖轨轨底卡阻情况。特别重点检查尖轨后部(30#-34#枕)是否存在底部与滑床板是否有卡阻迹象,滑床板磨耗、明显发亮。整治方法:在尖跟35#枕

3、轨下基本胶垫上部垫1-1.5mm的垫片,抬高尖轨以达到改善卡阻现象。3、检查整治尖轨滚轮。检查尖轨转辙部分滚轮状态,尤其是尖轨二动〜尖轨跟范围的滚轮,是否与标准一致。整治方法:如果不符合标准,运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并来回操动道岔进行调试确认效果。一般情况,通过以上1-3项步骤均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4、检查整治三动密贴。如果不密贴、轨距偏小,而且电务钩头有调整空间必须进行调整。整治方法:如果电务钩头明显有调整加片的空间,就要和电务沟通调整。特别注意:电务尖轨第三动位置转辙机的最大扳动力标准为2832N,因此可以联系电务要求其带扳动力测试仪,检测其扳动力情况:如果距离最

4、大扳动力标准还有足够空间就可以加片,而不是简单用脚踢、锤敲看沟头很紧就判断不能加片,应该以测试仪器数据来判断。另外:尖轨第一、第二转辙机处扳最大动力标准分别为712N、294N。5.检查整治尖轨1-3动范围框架尺寸和电务三个转辙机处的动程。检查二、三动尖轨密贴情况和尖轨1-3动范围框架尺寸,防止尖轨尖端〜二动范围由于框架尺寸偏小、尖轨前部提前密贴到位,导致尖轨后部无法靠贴了;另外,电务动程不符合标准,也会影响尖轨密贴状况。整治方法:将尖轨框架尺寸按照标准达标,前提是将外直股方向拨正达标,再按照标准把每根轨枕的框架通过改动曲基本轨达标,同时必须兼顾直股轨距控制;电务尖

5、轨动程不达标,要责成电务整改达标。6、检查整治尖轨硬弯和后部预弯不足。在以上整治基本到位情况下,局部还存在小轨距情况,就要考虑尖轨是否存在硬弯病害和预弯不足。检查整治方法:运用目测和一米钢直尺,对轨距有突变点前后进行观测、判断,找出硬弯点,然后使用弯轨器进行弯折调整。注意在弯轨作业时:必须要求电务将尖轨附属杆件全部拆除;弯轨作业每次弯轨操作宜小、不宜过量,可以进行多次反复弯轨,防止一次弯折量过大对尖轨产生伤损;在弯轨前必须检查尖轨表面情况,弯轨点前后有明显缺陷时不得弯轨处理;弯轨作业必须考虑轨温情况,要选择适度的气温进行。以上检查处理到位后,位移不足病害还没有达到预

6、期效果的,就要考虑尖轨后部(三动〜尖轨跟)是否存在出厂前预弯不足的病害。具体整治方法:通过弯轨来解决处理。弯轨作业必须要电务将尖轨上附属杆件全部拆除,弯轨注意事项同以上第6项,另外具体实號时要从三动〜尖跟全部范进行弯轨,弯轨作业时建议按照弯轨器长度的一半作为每次弯折作业点间距的控制标准,弯轨完成一遍后要检验效果,再确定下一步弯轨方案。㈡尖轨降低值病害病害表现:在曲基本轨18#枕(约为尖轨厚度50mm断面处)及以后钢轨顶面有列车碾压的光带痕迹(同时尖轨二动-尖轨尖有明显的侧磨痕迹),尖轨15#枕(约为尖轨35mm断面处)向尖端方向顶面有列车碾压的光带痕迹,在尖前易形成

7、光带扭曲不良。另外,可以通过尖轨降低值仪器检测尖轨降低值实际情况,或者采取道尺初步检测尖轨降低值状况。原因分析:列车在转辙器部分通过时,尖轨一侧车轮踏面运行中存在从单点受力(尖轨顶面或者基本轨顶面)、两点受力(尖轨和基本轨顶面)、三点受力(尖轨顶面、基本轨顶面和尖轨作用边)的过渡问题,过渡过程中非单点受力的过渡段越长、越难保证车轮踏面和尖轨、基本轨同时提供的受力顶面吻合良好(即尖轨降低值设置不合适,尖轨顶面和基本轨顶面无法形成与车轮踏面坡率一致的轨顶坡,可能尖轨、基本轨形成的轨顶坡不在一个断面上,或是形成在两个平行平面),很容易产生不平顺状况,极易造成晃车。从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