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ID:44041480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_第1页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_第2页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_第3页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_第4页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竖切不靠原因及整治方法a・尖轨.心轨前靠后不靠。原因有:1、尖轨心轨顶铁过长或顶得过死。2、基本轨、尖轨、长心轨有硬弯。3、曲基本轨第一弯折点位置靠尖轨尖端太近(理论上弯折点在尖轨尖,但一般以距尖轨尖端70-9Omm为宜);曲基本轨第一弯折点弯折量过大(理论上伽长弦线拉矢度为5.2mm,但现场一般是用4m长弦线拉矢度为4・5伽为宜)。4、尖轨、心轨尖端有方向或轨距偏小,即1435mm框架尺寸过小或实际咽喉尺寸112.8mmit小,造成尖轨、心轨第一动程不够。b.尖轨、心轨后靠前不靠,原因有:1、基本轨、

2、尖轨有硬弯。2、转辙部位第二、三动作杆的框架尺寸1462.4伽、1504.3mm过小。C.尖轨与基本轨动作杆处靠中间不靠,原因有:1、直尖轨有向内侧的硬弯。2、两基本轨中间框架尺寸过大。(原因有:曲股轨距大;曲基本轨长5160.8mm平直段外凸)3、第一动作杆与第二动作杆之间有小方向。4、基本轨在动作杆处框架尺寸(1437.5mm、1462.4mm、1504.3mm)过小。d.心轨与翼轨两头都不靠,原因有:]1、电务密贴调整不良,原则上,只要心轨用撬棍撬密贴后不反弹,电务就能调密贴。整治方法:1、改正道岔的方向,减少方向对密贴的影响。建议改道时,将

3、顶铁部分拆除(与尖轨、心轨离缝2-3mm),减少顶铁对密贴的影响。2、尖轨尖端可动心轨以及一动、二动、三动不密贴改框架尺寸、轨距后由电务部门调整密贴。3、整修过长或过短的顶铁,规范顶铁垫插片作业。尖轨、心轨部分的顶铁离缝,有时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看到离缝就用插片去垫。正常情况下所有顶铁的插片不应该超过2-3mm,如果发现顶铁插片已经用了很多但还是离缝的话应该全面检查前后各部分框架是否有偏差,辙叉部分是否有方向,要从结构上来整治顶铁离缝。原则上应由电务先调整密贴,再根据实际情况垫顶铁插片。4、校正基本轨弯折点的位置与弯折量,使之符合设计要求。5、整修

4、基本轨或尖轨硬弯,长短心轨或翼轨硬弯。6、整治尖轨,可动心轨爬行。(加强各种螺栓的扭矩与扣件压力,减少温度应力的密贴的影响)二、尖轨、心轨与滑床板的离缝的原因及整治尖轨、心轨与滑床板的离缝是造成道岔上动态水平三角坑的重要原因之一,形成尖轨、心轨与滑床板的离缝原因有:1、埋入式岔枕在浇注前的精调时,对道岔曲股高低重视不够,岔枕没有调平,表现在曲基本轨和辙叉部位曲下股轨面低。2、尖轨滚轮安装不到位,造成尖轨轨底卡在滚轮上,抬高了尖轨。3、尖轨的拱腰:由于尖轨在吊装、运输或存放操作不规范,造成尖轨上拱。整治方法:1、通过在岔枕与滑床板之间垫调高垫片的方法

5、将滑床板垫高,消除离缝。2、按规定调整滚轮的位置,滑床板表面与尖轨轨底理想空隙应该是Omm,具体的标准按“1-2-3”原则进行,即保证密贴尖轨轨底与相邻的滚轮间用塞尺在45度角时有至少1mm空隙,内侧滚轮的高度比滑床台高2mm,外侧滚轮的高度比滑床台是3mm。(详见滚轮安装指导书)3、更换尖轨。三、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不良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钢轨焊接接头不平顺对列车的平稳运行影响越来越大,高速铁路上,就显得更为重要。接头焊接不良,不仅在静态上会影响接头前后几何尺寸的调整,动态上造成列车点晃,而且也是造成列车高速运行时动力学指标(脱轨系数和减载率)超

6、限主要原因,沪杭高铁在联调联试期间的动力学指标超限95%发生在焊接接头上,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运行品质。造成焊接接头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对轨不良;对轨时的上拱度控制不不合理;打磨不到位等。提高焊接接头质量的措施有:1、加大对轨工作控制力度,原则上以尖轨、基本轨和辙叉的前后趾为基准(尖轨与基本轨、辙叉厂家是以组件形式岀厂的,尺寸相对比较准确)。2、严格控制接头的上拱度,不能太高,一般德国铝热焊控制在0.6mm左右。3、采用昆明奥通的精打磨机进行精细打磨,不合格接头必须重新处理,努力将其作用面精度要求控制在0-0.2nmi以内,以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减少钢轨

7、件作用面不平顺对列车的影响。四、第三动作杆之后尖轨的不足位移由于P601/18号高速道岔(图号:客专线(07)009-1)的尖轨比较长(达到21450mm),转辙部位采用3个牵引点,第三牵引点距尖轨尖10680mm,在第三牵引点之后有近8m的尖轨处于自由状态,在道岔扳动时往往会在此段位移不足,静态体现在尖轨侧弯,轨距偏小,顶铁离缝。目前,工务部门对次病害还没有比较好的整治方法,建议在转辙部位的第三牵引点后再装1个牵引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