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

ID:43996724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_第1页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_第2页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_第3页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_第4页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暁作为现代文艺随笔屮的经典,《咬文嚼字》一文至今仍闪烁着朱光潜先生作为文艺美学家的思想光芒和学术睿智。在《咬文嚼字》中,朱先生提出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重要观点。为了阐述这个观点,朱先生以贾岛的“推敲”典故为例,加以剖析与证明。就他的观点而言,这个典故的运用经典而贴切,对于他的“炼字境界说”更为熨帖而冇说服力。但是,在运用“推敲”典故论证的过程屮,朱光潜先生关于“推敲”典故内涵的理解出现了误读,这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作为学界泰斗的朱先生,也许是因为抗战期间查阅资料不便等条件限制,只能凭着不

2、完全准确的印象解读“推敲”典故,才做出了有失科学性的诗歌解读。论据解读缺乏科学性和正确性,必然会使人对他的观点能否成立产生怀疑;再者,如果明知冇误却不告知读者,那一定会使读者产生理解上的“遮蔽”,以为“推敲”之审美优劣正如先生所言。这里,笔者将木着朱先生所期望的“领略运用文宁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对其关于“推敲”内涵的理解提出一点质疑。一、僧系何人:是探访者还是被访者为了正确理解“推敲”典故,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贾岛诗中的“僧”到底指谁。朱先生在引用“推敲”典故Z后,作了如下解读:“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來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

3、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段表述当中,朱先生以为“僧”应是寺内和尚,口诗人笔下建筑应为寺庙。但是,诗题《题李凝幽居》说得很明白,贾岛所访乃为李凝“幽居”,而不是寺庙,诗中不存在一座寺庙。这也就表明“步月归寺”和“寺里只冇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的解读是错误的。显然,文艺审美中常有的因果错觉误导了朱先生,使其以为有“僧”必有“寺”。山此可知,“僧”不是归寺的和尚。那么,“僧”是幽居主人李凝吗?贾岛未中科举逗留长安期间,常常慨叹“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这表明终南隐士是贾岛交游的重要对象。从《题李凝幽居》的文本内容看,首联“闲居

4、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两句,写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为邻。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两句,写小桥那边的幽居四周,草色斑斓,云脚在晚风轻拂下飘移不定。两联文字具体写出了题中“幽”字的内涵,暗示出李凝即隐士而非“僧”的身份。李凝也不可能是行脚僧,因为依据佛教常识,行脚僧云游犬下的寓居常在各处庙宇。故而,从文木意境和贾岛的交游对象来看,李凝只会是诗人极喜交往的终南隐士这类人物。如此看來,“僧”只能是诗人贾岛。首先,贾岛入仕之前的真实身份是和尚。据《唐才子传》记载:贾岛“连败文场,囊僕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在“推敲”事

5、件发生之后,韩愈爱惜诗僧贾岛才华,劝他“去浮屠,举进士”。贾岛听从意见并从韩愈学诗,后来果真中了进士。其次,贾岛常在诗中以“僧”自称。在贾岛诗全集中,“僧”字共岀现42次,常用为三种情况,或泛指出家和尚,或特指所交往的和尚,或是贾岛自称,第三种情况约占半数。贾岛自称为“僧”,自有彰显身份的作用,更多的则是借“僧”之意象表达其对清寒贫苦、漂泊零落之境的特别青睐,这也正是贾岛诗歌“寒瘦窘迫”风格的重要体现。综上所述,《题李凝幽居》描写了诗僧贾岛走访隐士李凝的所见所思,表现了隐士悠闲自得的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诗中

6、Z“僧”即指诗人贾岛。二、“推”“敲”孰优:基于“僧即诗人”的文本解读在“推敲”这个典故的解读与赏析中,朱先生并未给出孰是孰非的定论。但是,他给出了鉴赏优劣的标准。在他看来,认定“推”或者“敲”哪个更为恰当的关键在于意境,而“意”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认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但是,他认为“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仅认为贾岛感情不可知,甚至怀疑“推敲”典故存在的真实性,因为他认为贾岛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去做这样的选择。故而,他“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

7、妥当特别要注意的是,文本的表达因此也就并不像有些解读者所认识和理解的那样,认为朱光潜先生推翻了韩愈的结论,而给出了“推”字更好的结论。那么,在贾岛的诗歌文本中,“推敲”二字的审美效果孰优孰劣呢?首先,如果基于“僧即诗人”的理解,笔者认为入门者贾岛应当具备造访者的基本礼仪,也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拘礼”之“礼在四周寂静无声的情况下,“敲”宁所发出的声音应当能够礼貌地提醒幽居主人。若是用了“推”字,就起不到提醒主人有客來访的作用。其次,从诗歌的表现艺术和意境论主张来看,“敲”字与“鸟宿池边树”形成了声静相衬的审美效果。荒园IMJ寂,月夜静谧,断续数

8、遍轻重卑亢皆宜的笃笃敲门之声,轻轻漾开,激起寂静的回响,则更显幽静无比,也更见隐者情趣之幽雅。第三,我们可以从诗人真诚的人格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原则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