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

ID:44003335

大小:37.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观察【屮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3783(2013)11-0524-0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崩漏患者,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崩漏患者治愈33例,显著改善18例,改善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疗效显著。结论: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关键词】归脾汤加减;崩漏;中医崩漏是指妇女卄•周期性子宫出血,发病急,暴下如注,量大出血者为“崩”,病

2、情发展缓慢,出血量少,持续不断为“漏”。两者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会发生转化,该病常见于青春期以及更年期妇女。如何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崩漏患者,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崩漏患者,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治疗。所选取的患者均被被确诊为崩漏,年龄为16-22岁34例,23-32岁15例,33-44岁为16例,45-67岁为5例,平均年龄为(31.45±3.12)岁,未婚30例,已婚

3、40例,病史为22天-1.2年。经B超检查,卵巢囊肿20例,子宫内膜炎22例,子宫肌瘤15例,宫内积血者1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合并失眠、乏力、头晕等。1.2方法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方法治疗,其方剂主要成分为:生姜片5片,炙甘草6g>木香6g^大枣10g、炙远志10g>当归身10g>龙眼肉10g^茯苓10g、白术10g、炒枣仁15g、党参30g、黄^30go根据患者具体疾病适当加减:久漏不止者可适当增加炒蒲黄、藕节;若患者出现小腹疼痛,可适当增加玄胡;若为肾虚患者,可增加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若为心烦失眠者,可增加夜交藤、五味子;若患者为明显瘀血者,可给予患者炒

4、丹参、丹皮炭、三七、益母草、红花、桃仁;热盛者可适当增加黄苓;若患者流血过多可适当增加升麻、人参、白苟、阿胶、首乌。用水进行煎服,一天1齐I」,分两次使用温水服用,1周为1个疗程的治疗。1.3疗效判定根据相关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用药1周内患者血止,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月经正常维持时间超过3个月;显著改善:用药10天内患者血止,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明显缓解,月经正常维持时间超过3个月;改善:用药14天患者血止,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所缓解,月经正常维持超过3个月;无效:服用多于14天,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月经周围不正常[1]。2结果患者治疗后,崩漏患

5、者治愈33例,显著改善18例,改善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o3典型病例所选取的张某,已婚,40岁,个体,农民。2009年7月5日接受诊治,主诉:患者的近6个月的月经不正常,阴道出现不规则岀血情况约30-60天不干净。原因未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失眠、腰腹酸痛、面色暗黄,曾先后在医院接受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经B超检测患者被确诊为功能性出血,血流量较大,为红色,进行血常规检查患者为中度贫血。诊断患者为心悸多梦、脾虚失摄,心脾两虚。给予患者治疗时,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味健脾摄血,益气养血,止血为主。其处方主要为山萸10g、炙甘草6g、阿胶珠10g、茯苓

6、10g、远志10g、仙鹤草15g、乌贼骨15g、炒枣仁15g、当归15g、白术15g、益母草30g、仙鹤草30g、党参30g、黄罠30g,用水进行煎煮之后内服同时配合使用针刺断红穴,一天1剂,分两次给予患者服用,治疗1周后阴道出血停止,但患者仍存在乏力、头晕等症状,继续给予患者归脾汤基本方剂7剂,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消失,1个月后经量以及经期恢复正常,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病情并未复发。4讨论崩漏为妇科一种常见疾病,不少医学者对其认知不同。在崩漏发生中,出血量大则称Z为刖,出血量小则称Z为漏,两者Z间可以相互转化。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病

7、史缠绵,反复治疗难以有效愈合[2]。传统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气滞血瘀、劳伤冲任、肾虚失固、肝旺血热、脾胃损伤、气虚不摄等原因而引发的,主要与脏、肾、脾、肝相关。根据疾病的轻重缓解,应坚持“缓则治本,急则治标”原则对患者实施治疗。崩漏主要临床症状衣现为失血,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病时关键在于止血。止血时,应注意崩漏之间的区别。治崩应该采用固摄升提方法,不应辛温行血,防止因出血过大而导致患者出现的阴竭阳脱;治漏应给予患者养血行气,不应偏于固涩,防止血止而出现的淤血情况[3]。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候表明患者的虚实、热寒,出血的色、质以及量的变化。崩漏的发生原因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