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

ID:44003519

大小: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_第1页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_第2页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_第3页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策略探析一、饮食营养认知给予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启示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饮食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没有起码的营养认知,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更难建立。比如,小班幼儿会问“:这个能吃吗?“”为什么要吃这个?“”这是什么?”如果幼儿的求知欲得不到及时满足,幼儿的担忧得不到及时解决,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幼儿进餐兴趣和进餐速度。幼儿不喜欢某样食物的理由各种各样,比如,不喜欢吃青菜是因为“卡牙齿”“、难嚼”,不喜欢吃胡萝卜、芹菜是因为这些食物有特殊气味,不喜欢吃螃蟹是因为害怕其“张牙舞爪”的形象

2、。因此,通过科学的饮食营养教育可以促进幼儿饮食行为,进而提高幼儿全面的健康素养。基本的饮食营养认知有利于幼儿饮食行为的确立,饮食行为养成过程也有利于幼儿体验和深化饮食营养认知。饮食营养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的进餐认知应在生活中适时适度积累。进餐过程是随机饮食营养教育的良好时机,许多最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都来自餐桌。成人在幼儿进餐前丰富其进餐经验。通过对幼儿进餐行为的考察,概括出幼儿进餐知行关系为:基本的营养知识有助于幼儿建立健康的进餐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拓展,不少幼儿的挑食偏食现象有所缓解。比如,

3、进餐前,教师告诉中班幼儿今天的菜样,幼儿冋家中进餐吋有意识地告诉母亲“:幼儿园今天有豆腐干,好久没吃西红柿炒蛋了,而且,今天吃鸡腿,明天吃其他,过几天才会再吃鸡腿。”可见该幼儿能根据园内进餐经验,意识到并欣赏幼儿园食谱的多样性,还能与母亲对幼儿园食谱进行评价,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幼儿饮食营养认知。此时家长若顺势将“每天吃不一样的食物,样样食物都要吃”抛给孩子则孩子心理上更易接受,行为上更易遵从。为此,饮食营养教育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家园共同不断提升幼儿对饮食的认知,以确立和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二、幼儿健

4、康饮食行为应在生活中予以潜移默化环境是影响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儿选择食物或进餐过程中,无论其“从众”心理还是“好胜”心理,其实都与特定环境氛围密切相关。生活小,母亲的“挑挑拣拣”或是父亲的“速战速决”、同伴的狼吞虎咽或口中裹饭“难以下咽”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有着不完全相同的饮食行为,但在幼儿园建立的饮食行为或多或少会在家庭中得到体现,反之,家庭中建立的饮食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在幼儿园得到反映,故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成人或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在

5、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成人应率先养成。三、同步家园进餐规则,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首先,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易被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影响,所以要保持相对安静的进餐环境。再者家园进餐规则的差异,是幼儿家园很多进餐行为存在不同的原因之一,那么明确家园进餐规则是家园进餐行为改善的必须。“规则”可以让幼儿在行为上“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它对幼儿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要求和约束,也是一种监督与评价。幼儿园要将幼儿的进餐规则内化,幼儿冋到家中进餐时也会表现出幼儿园的规则所要求的行为。如

6、在幼儿园幼儿进餐后会把餐具…一归类放回餐具摆放处,回家中不用家长提醒,吃完后会把餐具送到厨房,这两件事情是一样的,可见,在园进餐规则的内化,使得幼儿形成一种自己收拾的意识和习惯,只要环境允许就能做到。当然,家园可以商量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如餐前洗手、上厕所等,也可以和孩子…起讨论,在制定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照顾幼儿的意愿。如此制定的规则可能会比家长自己的想法制定的“规则”易于实施。四、巧用同伴榜样的影响来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幼儿会以同伴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比较对象,利用这种心理来激励幼儿进餐,激发起

7、幼儿与这些同伴的比较之心,先以同伴行为为榜样,向他学习、再努力做得比同伴好。五、协调家园Z间教养观念的一致性,给予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与平台由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有差别,幼儿在园有机会自己整理餐具、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家长何不向教师学习,给予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让幼儿在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进餐中自我服务,灌输一种进餐礼仪的教育。注意实施干预的时机,尽量不要去干预幼儿进餐,以免弄巧成拙。作者:王金莲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幼儿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